又敬和寓舍
借得盧仝屋數間,不為太窄不為寬。
胸中鵬背三千里,膜外羊腸百八盤。
薜荔水中摽本遠,菖蒲石上見花難。
粗茶糲飯隨緣過,等作須彌芥子看。
借得盧仝屋數間,不為太窄不為寬。
胸中鵬背三千里,膜外羊腸百八盤。
薜荔水中摽本遠,菖蒲石上見花難。
粗茶糲飯隨緣過,等作須彌芥子看。
借了盧仝那樣的幾間屋子,說不上太窄也不算太寬。心中好似鵬鳥能展翅三千里,塵世的艱難就像羊腸小道有百八盤。薜荔生長在水中,種子飄得很遠,菖蒲長在石上,很難見到開花。粗茶淡飯隨緣分過生活,把大的須彌山和小的芥子等同看待。
盧仝屋:盧仝是唐代詩人,生活清苦,居處簡陋,這里借指簡陋的居所。
鵬背三千里:化用《莊子·逍遙游》中鵬鳥“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形容志向遠大。
膜外:指塵世之外。羊腸百八盤:形容道路曲折艱難,喻指人生的艱難險阻。
薜荔:一種常綠藤本植物。摽:落下,這里指種子飄飛。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
須彌芥子:佛教語,須彌山很大,芥子很小,意為大小沒有絕對界限,事物本質相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處于生活清苦的時期,面對生活的艱難,以詩表達自己不被困境束縛,追求精神超脫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豁達超脫的人生態度。其突出特點是將高遠志向與清苦現實結合,用自然意象和典故闡述哲理。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境界和語言運用能力。
燈下樓臺夜語稀,盡拼羸馬月中歸。行蹤不怕金吾問,吟社多貽漢署譏。風露西堂先入夢,萍蓬滄海暫相依。貧家供具慚粗糲,何處歌筵酒濕衣。
搗衣驚此月,鄉夢起秋砧。況值盂蘭節,誰無寸草心。金錢資佛曾,香缽趁禪林。復想家堂薦,遙遙淚滿襟。
昨夜餞冬三寸雪,曉光俄報春回。綠楊青草媵紅梅。東風齊著力,送入我門來。簫鼓綵毬迎去也,游人蟻走長街。珠簾影里笑金釵。老姬馱瘦馬,兒戲唱低牌。搔首問天天不語,光陰無計消磨。挑燈看劍自摩挲。澆胸冷熱酒,拍手短長歌。遮莫英雄老去也,山林經濟如何。平章重事到煙波。鐃吹傳玉鴨,水戰教金鵝。少日驅車兼躍馬,錦裘風雪行邊。十年回首鬢蕭然。蹇驢花下路,短笠渡頭船。憑寄壯心歌舞地,綠樽翠袖紅弦。不然散發事金仙。蒲團香影里,橫槊自參禪。六代青山依舊在,霸圖吹斷西風。行人駐馬問離宮。游船建業水,舊寺景陽鐘。百戰精靈應未散,周郎獨步江東。旌旗夜擁紫髯翁。漫追亡國恨,又見孝陵松。十四樓前歌舞地,珠簾畫障神仙。月明花底弄紅弦。無雙桃葉曲,最小莫愁年。戰鼓催殘金粉盡,空尋墜舄遺鈿。香銷南國憶嬋娟。東風芳草綠,裙帶我猶憐。二十四橋佳麗地,硯齋十二平分。江郎夢筆助奇文。情深聊爾爾,才妙漫云云。二十五弦彈夜月,花間錦瑟橫陳。春風鬢影看文君。一窗三婦艷,誰雨復誰云。絲竹東山自有,煙花南部偏多。紅兒起舞雪兒歌。人生行樂耳,但日飲亡何。喑嗚叱咤,文章者也之乎。不如老子興婆娑。珠簾披毳衲,玉笛臥漁蓑。
霧罥觚棱,塵侵團扇,恨滿哀彈倦理。控雨籠云,共閑情孤倚。斂娥黛、怕似流鶯歷歷,惹得玉銷瓊碎??上ш@干,但苔花沈穗。算天音、不入人間耳。何人謾、裛損青衫淚。不是舊譜都忘,厭新腔嬌脆。多生不得丹青意,重來又、花鎖長門閉。到夜永、笙鶴歸時,月明天似水。
本慕修真謝俗塵,中年蹭蹬作詩人。即今恨養金丹晚,且向江湖把釣緡。偶住人間遂許時,殘骸自笑尚支持。直須消破黃齏盡,始是浮生結局時。茅齋遙夜養心君,靜處工夫自策勛。正喜殘香伴幽獨,鴉鳴窗白又紛紛。小龍團與長鷹爪,桑苧玉川俱未知。自置風爐北窗下,勒回睡思賦新詩。定交魚鳥欲忘形,獨岸綸巾坐草亭。不恨囊中無赤仄,且欣案上有黃庭。松棚接屋得陰多,石徑生苔奈滑何。盡道疏籬宜細雨,晴時最好曬漁蓑。龜常曳尾豈非樂,鶴已鎩翎徒自傷。造物今知不負汝,北窗夜雨默焚香。
長才駕大宇,談吐懸長河。到海百折心,不落漩與渦。狂瀾須汝砥,世路慎風波。
家在未忘俗,米鹽殊有情。編籬鄰犬入,剪樹亂蓬生。衣敝從吾老,身閒覺世輕。且虛臨水閣,留待讀書聲。
孤城曉角清霜度,近市柴門旭日開。羌笛戍關情欲斷,蘭橈沙際首空回。風塵荏苒催蓬鬢,云物凄涼戀古臺。卻憶帝鄉仙馭遠,漫天雨露不勝哀。
傅巖曾托畫圖傳,八翼分明夢上天。變化升騰先有兆,從來官第號登仙。
三人證龜喚作鱉,啞子得夢向誰說。電光影里浪驅馳,踏破澄潭一輪月。
將春為約,將歌送酌,因何捐棄。秦娥好相憶,底由奴憔悴。自別郎歸塵滿地。那桃花、識奴心事。胡麻飯香處,可重來謀醉。
第一清流梁伯鸞,入吳高臥九龍灘。天低煙雨迷游舫,月淡蒹葭濯釣竿。四皓頌留磻石字,五噫歌挾碧云彈。只緣不肯因人熱,溪水于今兀自寒。
一境并吞云夢國,四時閒澹洞庭天。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涂。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外望無寸祿,內顧無斗儲。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蘇秦北游說,李斯西上書。俯仰生榮華,咄嗟復凋枯。飲河期滿腹,貴足不愿馀。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才氣淩云舌卷雷,風騷不似建安來。奇兵借酒心猶怯,嘉客忘年坐不推。千里佳期今夕共,三人清賞此生該。軒轅道士今何處,坐覺衡山霧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