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和老人寓舍
鄒不辭三徙,滕何愛一廛。
典衣寬酒債,乞米續炊煙。
勝敗供飛雹,虧成付響泉。
東山時撰屨,花底弄潺湲。
鄒不辭三徙,滕何愛一廛。
典衣寬酒債,乞米續炊煙。
勝敗供飛雹,虧成付響泉。
東山時撰屨,花底弄潺湲。
孟子母親不嫌麻煩三次遷居,滕文公何必吝惜一處居所。典當衣物來償還酒債,乞討大米來維持炊煙。把勝敗看作飛雹般無常,將盈虧交給響泉般自然。像謝安一樣時常整理鞋子,在花下賞玩潺潺流水。
鄒不辭三徙:指孟母三遷,孟子母親為了給孟子良好成長環境,三次遷居。
滕何愛一廛:滕文公不必吝惜一處居所,“廛”指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
典衣:典當衣物。
勝敗供飛雹:把勝敗看作像飛雹一樣變幻無常。
虧成付響泉:將盈虧交給響泉,寓意順其自然。
東山:指東晉謝安曾隱居東山。
撰屨:整理鞋子。
潺湲:形容水流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處于生活困境,面臨經濟壓力,但仍保持豁達心態,通過此詩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看淡得失、追求閑適生活的心境。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將生活感悟與典故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世界和創作風格。
折竹聲乾萬壑虛,晚風江上有歸漁。閑來只共梅花笑,雪里何人到草廬。
層云霾峻嶺,絕澗倒危峰。刻削臨千仞,嵯峨起百重。行曦上杳杳,結霧下溶溶。仁心留此屬,休奉愧群龍。
世人笑我拙,有酒不肯斟。我笑世人狂,醒醉各失真。醉時醒時言,醒時醉時心。醒言不可道,醉心安足任。兀兀徒自為,言行互商參。往昔多醒者,被酒同醉人。醉心尚可易,醒亦非其倫。因醉乃有醒,嘗為醉人瞋。瞋中多雜亂,益傷人醉深。
古木積蒼煙,空山夜悄然。遙知崖上月,獨照病中禪。
壺山好,也解憶狂夫。轉首便成千里別,輕年不寄一行書。渾似不相疏。催歸曲,一唱一愁予。有劍賣來酤酒吃,無錢歸去買山居。安處即吾廬。
西辭花馬池邊月,東指樓煩嶺上云。往日于歸悲道遠,邊風吹淚濕羅裙。
少不欲作貲,郎若黃次公。晚不能舉明,經若菑川翁。公車旦請暮召試,唯挾軒岐書一通。烏紗角帶繡練雀,小駟許踏長安紅。無且藥囊日提寇,何似角里采秀商顏中。東方小遺建章殿,何似陶令醉臥北窗風。耳邊三婦但歌艷,眼底五陵誰解雄。有冠不必掛神武,留作漉酒歸江東。汝兄開府謾言貴,挾影蕭然下渚宮。
橫挑世界鴻毛舉,平打虛空冰片消。今日拈來居士手,穿云渡水且逍遙。不取非廉取不貪,玉裝麈尾謾毿毿。年來居士無言說,立起從教作么參。
故人有子早能官,萬里曾經蜀道難。此去三山近南海,講帷依舊一氈寒。
積雨初睛日滿關,杖藜看到幾名山。公能遠覽休辭遠,我是閒人不厭閒。紫壑擎霄頻屬望,蒼松傾日可容扳。白頭興溢樵歌外,村沽頻斟肯作難。
故園歸夢繞云涯,猶向風塵閱歲華。暫載圖書游帝闕,乍開林館擬山家。清陰漸匝龍池柳,小徑新移鹿苑花。憶昨山中期道士,綠槐庭下煮胡麻。
風云法界電雷書,俯仰蒼淵碧玉除。甲子火流晴雨速,閒消靜息驗居諸。
日落碧流暮,孤帆天際行。涼風吹雁急,秋月墜江明。自有尋山興,難甘懷土情。明朝鼎湖上,潭水照心清。
莎雞知時已入戶,庭草多情猶映階。何妨擁褐坐閱世,著書不用如齊諧。
蓊郁絕塵堪結廬,煙村坪壩盡漫如。沿坡午蔭翻深淺,繞壁春云自卷紆。有恨青田埋往事,無言白鳥下陪都。人間城郭渾難辨,誰向渝江寄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