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我行自東一章
我行自東,山海其空,旅棘有叢;
我行自西,壘與云齊,
我行自北,燭龍寡色,何枉不直。
我憂京京,何道不行兮?
我行自東,山海其空,旅棘有叢;
我行自西,壘與云齊,
我行自北,燭龍寡色,何枉不直。
我憂京京,何道不行兮?
我從東方而來,一路上山海空蕩,只有叢生的野生荊棘;我從西方而來,看到營壘高聳與云齊平;我從北方而來,連燭龍都失去光彩,世間何事能讓枉者變直呢?我憂愁深長,什么道路才是該走的啊?
旅棘:野生的荊棘。
燭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這里象征光明。
京京:憂愁深長的樣子。
此詩作者顧況生活在中唐時期,社會矛盾逐漸尖銳,政治腐敗現象時有發生。詩人可能在旅途中目睹了社會的種種亂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憂慮。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社會的黑暗和是非顛倒,詩人通過描寫旅途見聞,直抒胸臆,表達對正道難行的感慨。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中唐時期文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龜山嫡派紫陽翁,脈演梁溪日再中。三十年來興廢事,道南祠畔轉春風。
玉津縣里三年悶,金粟山前九月愁。
天意欲為雨,川云出相望。明時攬俊乂,所立固無方。少小諷二南,美此江漢鄉。猥當興能職,首辟較藝場。群儒悅寬簡,浩蕩出文章。方觀縱壑魚,忽作摶風翔。此去升禮闈,旋當對殿廊。忠言動明主,家國有輝光。
身向人間閱事多,杜門聊得養天和。盛衰莫問蕭京兆,壯老空悲馬伏波。日暮城樓傳戍角,風生嶺路下樵歌。君知此段神通否,豎拂能降百萬魔。唐虞千載仰巍巍,太息儒生每背馳。經未盡亡君更考,古無不死我何悲。釣耕本是求賢地,宵旰今逢愿治時。寄謝公卿各努力,為吾君筑太平基。我愛湖山清絕地,抱琴攜鶴住茆堂。藥苗自采盤蔬美,菰米新舂缽飯香。南浦風煙無限好,北軒雷雨不勝涼。舊交散落無消息,借問黃塵有底忙。放翁老去未忘情,鏡里森然白發生。一片常愁見花落,三聲最怕聽猿鳴。年年雙只路傍堠,夜夜短長城上更。晚悟一條差似可,孤舟漁火看潮平。
氣節文章日月新,只今婦豎識忠臣。杖前扣馬憂銜橛,闕下攀龍犯逆鱗。九廟英靈憑議禮,千秋俎豆豈謀身。惟公尤具人倫鑒,鐵網珊瑚起鳳麟。
居士眼睛吞佛祖,衲僧鼻孔透乾坤。眼睛鼻孔初無間,萬古宗門結痛冤。
牛首城南路,聽雞試曉行。露沾烏帽重,嵐透紫羅輕。野色花無數,山聲鳥異名。萬松深處轉,洞口白云平。
彩鳳欲將歸,提羅出郊訪。羅張大澤已,鳳入重云飏。朝棲昆閬木,夕飲蓬壺漲。問鳳那遠飛,賢君坐相望。鳳言荷深德,微禽安足尚。但使雛卵全,無令矰繳放。皇臣力牧舉,帝樂簫韶暢。自有來巢時,明年阿閣上。
漢王宮。正良辰勝賞,荊楚歲華秾。草襯驄嘶,松留鶴守,誰道時序匆匆。入春早,商量梅柳,看嫩蕊,新綠引東風。花在詩前,雁歸人后,酒滿吟中。懷古感時都罷,喜清時政暇,故國年豐。一水西浮,層陰北望,還見云樹重重。似今欲歸便得,休惆悵、寒澗石床東。寄語繁花,明年更映人紅。
鬢絲不照城西水,病里傷春又上巳。園林無恙風景殊,觴詠大難主賓美。絕域生還君末老,春明馀夢人能紀。卻追永和事祓禊,似替義熙存甲子。舊游牢落過酒壚,白日滄涼見宮雉。就令沈飲詎荒宴,正藉哀絲作變徵。招呼彥會阻寸步,反復雄篇嘆觀止。右軍故是溫謝流,臨河奄有嵇阮旨。貽書誰解奉龜鑒?弄筆世顧珍繭紙。哉生明月閱人多,相感曠代得子始。盡收碎金都一集,更喜靈鐘應千里。僥倖風雅未卒淪,后六十年儻三此。
二十君辭房,六十妾在堂。紅顏為婦白首孀,昔日抱女今已亡。風火炎煙黑,鄰里相救失顏色。未亡之人安所從,義不避火天返風。噫嗟嗟,妾雖有身君無子,身未化石心不死。
六六光陰又九年,細將新事較從前。風云語步都成錯,冰雪心期益自堅。隔院笙歌聞別調,滿庭燈火散浮煙。詩成留待明朝寫,閒伴春風上錦箋。
不見室中人,空對庭前樹。庭樹發新葩,攀條人已故。荒苔封舊徑,猶記游行所。幽禽亦何知,兩兩花間語。
昔年朝士毀東林,世道凌夷遂陸沉。一畝故宮今尚在,誰人認取不凋心。
回中音信愁難寄,夢里歡娛恨不成。紡織歇來空伏枕,一春機杼不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