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通幽園
典卻身上鹔鹴裘,買酒領客尋清游。
欲洗胸襟塵萬斛,快上青云展秋眸。
晴沙翳天風動地,挈壺卷席移通幽。
一沼鏡浄清可掬,千竿玉立塵不留。
拒霜兩岸花爛熳,紅蓼錯雜爭開秋。
人生適意未易得,癡兒了事何時休。
陶寫豈必在絲竹,山有鳴禽水游鯈。
酒酣題蕉競新句,景物辟易困雕搜。
一梳涼月插空碧,樓頭暮角催歸騶。
雙桂余葩尚堪摘,便道肯訪勿翦不。
典卻身上鹔鹴裘,買酒領客尋清游。
欲洗胸襟塵萬斛,快上青云展秋眸。
晴沙翳天風動地,挈壺卷席移通幽。
一沼鏡浄清可掬,千竿玉立塵不留。
拒霜兩岸花爛熳,紅蓼錯雜爭開秋。
人生適意未易得,癡兒了事何時休。
陶寫豈必在絲竹,山有鳴禽水游鯈。
酒酣題蕉競新句,景物辟易困雕搜。
一梳涼月插空碧,樓頭暮角催歸騶。
雙桂余葩尚堪摘,便道肯訪勿翦不。
典當掉身上的鹔鹴裘,買酒帶著朋友去尋清幽之游。想洗凈心中萬千塵埃,快意地登上高處極目遠眺。晴天沙灘被風吹,大風撼動天地,提著酒壺卷著席子轉移到通幽處。一汪池塘如鏡般清澈,水可捧起,千竿竹子直立,纖塵不染。兩岸木芙蓉花爛漫開放,紅蓼花錯雜其中,爭著在秋天綻放。人生如意之事不易得,庸碌之人何時才能把瑣事做完。排遣心情不一定要靠絲竹之樂,山間有鳴禽,水里有游魚。酒興正濃時在芭蕉葉上題詩爭創新句,美景讓人搜腸刮肚地雕琢詩句。一彎涼月插入碧空,樓頭傍晚的號角催促著歸騎。雙桂樹上剩余的花還能采摘,順路肯來探訪的話,這花可不要剪去呀。
典:典當。鹔鹴裘:用鹔鹴鳥羽毛制成的皮衣,泛指珍貴的皮衣。
斛: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斛。
翳:遮蔽。
拒霜:木芙蓉的別稱。
癡兒:指庸碌的人。了事:把事情辦完。
陶寫:指怡悅情性,消愁解悶。絲竹:弦樂器與竹管樂器之總稱,泛指音樂。
鯈:白鰷魚。
辟易:退避,這里指美景讓人難以用言語描繪。
歸騶:指歸騎。
余葩:剩余的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厭倦世俗事務、渴望尋求閑適生活的心境。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定,詩人有閑暇去游賞通幽園這樣的清幽之地,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塵俗的厭倦。其特點是景中含情,通過描繪通幽園的美景抒發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熱愛。
遙憶商顏松色青,女蘿枝上醉眠醒。自從四皓安劉后,歲暮何人采茯苓。
涼宵萬籟息,明月流天中。放舟出浦口,仰面承江風。
天遠不咫尺,宮闕高嶙峋。徘徊聳瞻視,茲地致吾身。致身未為報,丁寧啟后人。而勿忘此日,應更念吾君。
微燄還憑腐草生,拂幃透隙似含情。竹風池上雖多見,不及房中照獨明。圓網才虧補又完,幾回費力繞檐端。只愁明日風和雨,未信當空住得安。
隴頭春深未識花,酒簾動處是誰家。郎來莫折門前柳,昨夜東風初長芽。
中郎一絕爨下音,流水無思山無情。仲尼一為麟后塵,乾坤日月無光明。圣賢自古多轗軻,吁嗟吾子難獨鳴。青山雖貴何足欽,黑貂未敝君休驚。片言不用脫屣去,富貴于我浮云輕。日飲一瓢豈予辱,日餐萬錢非我榮。進退于道茍無愧,對人何必面發赪。幸有浮蛆之桑落,為君斟酌平生誠。幸有棲鸞之桐木,為君彈出無弦聲。一彈石澗漱寒玉,再彈滿耳松風清。酒酣更鼓三五曲,魚龍鼓舞波濤縈。男兒出處須磊落,肯同兒女徒營營。麻鞋布衲見天子,誰能干謁公與卿。指蹤利害談世事,坐令海內皆升平。不將歸臥南山陰,荷衣未必輸塵纓。青山綠野總舊物,白鷗玄鶴皆昔盟。上飲千尋之澗瀑,下采百歲之春英。食之不饑復不老,永為終古天地精。斯言雖鄙倘見聽,便當盡決滄浪之水,洗凈平生不朽無用之虛名。
鈴閣沈沈草檄稀,桑榆雖好傍斜暉。莫嗔腐鼠將鴟嚇,元是鹓雛出世非。
江湖毓群魚,水大隨所揀。奈何世上人,尋到秋魚眼。
凄然置怨瑟。漫挾清尊尋舊陌。高樹密云炫碧。悵盈袂露零,迷魂香寂。蛩吟四壁。正夜深、殘夢無跡。空相待,一庭鳳竹,影曳渡頭驛。詞筆,醉中飄逸。奈醒罷、依前道隔。裁將愁緒萬尺。荻港維舟,藕溆橫笛。斷鴻應記得,鏡幻蜃、滄桑變易。休回首,槐花紛墜,碎瓣蟻邊積。
林泉共一山,欲往不得暇。我不如陶生,日到遠公社。安得縮地術,坐我云門下。
夏初一雨直徂冬,百草落盡黃金茸。庭前老樹枝干禿,上有古苔如錦封。鳥巢冒葉飛不起,繚繞飄飏日千里。夜深忽觸西南風,吹作新腔阿滿子。巢中寒鳥鳴唧唧,窗下愁人抱雙膝。龍泉不出佐清時,繡遍蓮花秋水色。
孤花硯席。算國香入世,未嘗虛擲。一佩湘累,早有清芬破南國。惟恨同心去遠,苦追憶、秋燈談屑。靜中對、一剪疏風,芳意沁詩臆。高潔。誰探擷。望危棧倚天,草滿青壁。細香暗襲。似為芝房引齊客。休問歡場舊侶,曾苦諫、葳蕤輕摘。吉祥事、名與字,夢中記得。
泊舟夜宿城南驛,借得幽房勝鶴籠。急雨響傾千澗水,薄寒聲透四檐風。偶懷握手詩人面,想像聯鑣御史驄。千里相思腸欲斷,中堂燈影看搖紅。
幾歲榴花蔽曲隈,繁陰初逼坐中來。西鄰小檻如圖畫,偷入簾帷次第開。
曾聞南方強,情與北方異。吾不虐其人,渠亦不為祟。貪將故生釁,馘殺自網利。一札平番書,千里免兵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