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三高祠
三君異代同清節,百口流芳共一祠。
豈但吳江夸美績,要教今古慕英姿。
寒江釣雪堪供膾,夜月垂虹直可騎。
著腳豈容成默默,祇緣題好愧留詩。
三君異代同清節,百口流芳共一祠。
豈但吳江夸美績,要教今古慕英姿。
寒江釣雪堪供膾,夜月垂虹直可騎。
著腳豈容成默默,祇緣題好愧留詩。
三位君子身處不同時代卻都有清正的節操,美名流傳惠及眾人而共享一座祠堂。他們不只是在吳江留下令人夸贊的功績,更讓古往今來的人都仰慕他們的英姿。寒江上釣起的雪魚可供烹飪成美味,夜月之下的垂虹橋仿佛可以騎著走過。來到此地怎能夠默默無聲,只是因為難以寫出好詩而慚愧。
三君:指祠中供奉的三位君子。
異代:不同時代。
清節:清正的節操。
百口:指眾多人。
流芳:流傳美名。
吳江:地名。
寒江釣雪:可能化用柳宗元《江雪》意境,這里指寒江釣魚。
膾:切細的魚肉。
垂虹:垂虹橋。
著腳:來到此地。
祇緣:只因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三高祠通常是為紀念三位有高尚節操之人所建。詩人來到三高祠,被三位君子的事跡所打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應是充滿對先賢的崇敬。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三位君子的清節和功績,鼓勵后人敬仰他們。特點是情感真摯,將議論與寫景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高尚品德的推崇。
新安多我友,尺素每傳書。兩度勞吾子,親攜雙鯉魚。翩翩千里遠,一一十年疏。青玉和金錯,殷勤拜貺馀。雁來君又去,去拂歙山過。莫惜羽毛便,而辭箋素多。故人盡饑渴,秋望在巖阿。早慰長相憶,開書一嘯歌。
東風一半春分乍。試暖催花無曉夜。寂寥村路少人知,幾日山桃開又謝。清明近也寒猶怕。轉作輕陰天蘊藉。不成雪意亦瑽琤,點點聲聲連雨下。陰晴冷暖難憑據。記得春來無覓處。一宵寒色滿清都,疑是春光來便去。頻年老向他鄉住。百歲光陰能幾誤。暗中春夢慣欺人,雪斷花明春已暮。
小別成耽閣,叵耐連宵風惡。海棠開幾日、又吹落。酒榼箏囊,辜負嬉春約。閑煞斑騅絡。燕子歸來,為誰搖動鈴索。鑄就黃金錯,長是年年歡薄。舞裙歌扇底,恁飄泊。一樣燈前,獨自尊前寂寞。吹徹梅花角。陣陣馀寒,曉來都在簾幕。
凋殘花柳景殊非,感昔傷今淚暗揮。獨有多情松菊在,青陰不改待人歸。
荷葉浦邊支港多,兇人出沒土人窩。故人飯我非留滯,月黑天陰免夜過。一舟失得關生死,中夜何人肆奪攘。外此湖江多樂土,憶常通夕聽漁榔。
林深暮煙紫,海近秋月白。稍稍神慮淡,悠悠寺喧隔。乾坤等逆旅,誰非遠行客。遣此百憂端,棲我一畝宅。楚狂雖忘世,湘累竟何益。寄情混漁樵,托契友金石。
俗遠風塵隔,門閒雪色欺。仙曹元寂寞,微尚詎磷淄。金掌朝看爽,銅瓶夜結澌。翛翛雙白鶴,來啄玉階墀。
何使君,何使君,人稱有腳之陽春。陽春到處物皆欣,二方遺愛六碑存。按轡驄馬無生塵,剖符帝命乘朱輪。德安用德不用罰,千里牧芻無斗群。坐使閭閻風俗淳,循良之政為一新。爾時德民吁嘆哉,何父何母使君仁。
年來有味是琴書,喜見新園更結廬。萬事從教無造物,一身終是在寰區。賢愚袞袞多前古,富貴紛紛滿后車。倒著接?扶杖去,從公秋水看清渠。
眼中不見沈香臺,誰啟圣人燕居戶。鼓瑟鳴琴玉幾前,一回一點春風下。
玉驄慣憶鳳城東,春事夢云中。無端拋撇,昨宵微雨,今夜狂風。多愁多病還多別,歸計況匆匆。今年花落,明年花發,知復誰同。
濃陰散作漫天雪。和入春泥融難劫。忽如銀海濺千珠,更向玉樓凋萬屑。無人深巷終澄潔。點砌侵階重又疊。商量暝色肖梨花,約略幽光期好月。青羔不怕東風笑。雪罷晴初寒正峭。庭前一樹杏花梢,又擱春紅三日鬧。兼程遠信真難料。檐溜滴殘聞鵲噪。深閨猶自坐層簾,隔戶穿窗過晚照。
明朝初度至,覽發奈年何。歲旱龍無語,吾衰鳳不歌。巖齋孤對海,石榻絕攀蘿。莫怪違時性,山林自一科。
山繞春城水繞溪,暖煙如抹樹如迷。虛疑古塔凌空小,最愛長松出澗齊。晴色撲簾知日近,輕陰過檻覺云低。老僧方丈清如許,不見危梁落燕泥。
一邱一壑本同然,老去心情懶問禪。野外江山天轉大,秋深風露月還圓。栽花種柳無馀日,問舍求田有盡年。只恐功名相逼逐,未容著意到閒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