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甆瓶
小甆瓶,形模端正玉色明。烏聊山邊才百文,見者嘆賞不容聲。
乃知物無賤與貴,要在制作何如耳。輪囷如瓠不脫俗,雖玉萬鎰吾何取。
王正二日聞斯言,欣然為賦甆瓶篇。濁世憒憒隨風旋,跖不夷謀吁可憐。
百年氣節一朝捐,身落糞壤心窬穿。豈不見齊田魯季勢薰天,萬世之下簞瓢賢。
熊也勉旃然不然。
小甆瓶,形模端正玉色明。烏聊山邊才百文,見者嘆賞不容聲。
乃知物無賤與貴,要在制作何如耳。輪囷如瓠不脫俗,雖玉萬鎰吾何取。
王正二日聞斯言,欣然為賦甆瓶篇。濁世憒憒隨風旋,跖不夷謀吁可憐。
百年氣節一朝捐,身落糞壤心窬穿。豈不見齊田魯季勢薰天,萬世之下簞瓢賢。
熊也勉旃然不然。
小瓷瓶,形狀規整,瓷色明亮如玉。在烏聊山邊只值百文錢,見到的人都不禁贊嘆。由此可知物品沒有貴賤之分,關鍵在于制作得如何。彎曲如瓠瓜的樣子就顯得俗氣,即便價值萬鎰的玉瓶我也不喜歡。正月初二聽到這番話,欣然寫下這首《瓷瓶篇》。這渾濁的世道,人們昏亂地隨風搖擺,盜跖之流不與伯夷同謀,實在令人嘆息。有人一朝就拋棄了一生的氣節,身陷糞土之中,內心被欲望穿透。難道沒看到齊國的田氏、魯國的季氏權勢熏天,但萬世之后,像顏回那樣安于簞瓢陋巷的人才是賢人。熊某你要以此自勉,是也不是?
形模:形狀,模樣。
烏聊山:山名。
輪囷(qūn):彎曲的樣子。
瓠(hù):葫蘆。
鎰(yì):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
王正二日:正月初二。
憒憒(kuì):昏亂、糊涂。
跖(zhí):盜跖,春秋時期的大盜;夷:伯夷,古代的賢人。
簞瓢賢:指顏回安貧樂道,孔子稱贊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旃(zhān):“之焉”的合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濁世憒憒隨風旋”等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一種混亂、人們道德觀念淡薄、追逐權勢名利的狀態。詩人目睹這種現象,借小瓷瓶引發的感悟,表達自己對氣節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小瓷瓶闡述事物價值取決于本質,人應堅守氣節的道理。其突出特點是以物喻人、借古諷今,語言直白卻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和文人的思考。
我少君三歲,看君冠且昏。漫從今老數,已入古稀論。詩價隨時長,醫名與齒尊。有官無吏事,真樂荷殊恩。
金液將成劍忽亡,楚騷何處問蒼蒼。病來玄晏書猶著,歸后黔婁室盡荒。空擬延陵題姓字,誰將江左卜行藏。浮生竟未忘情得,目斷虹橋灑淚行。
獨犬吠云影,村家無四鄰。草生當斷路,花發待閑人。芳樹橋邊盡,春山雨后新。野翁居自僻,不是為逃秦。
商山舊接終南勝,深谷層巒倍幽靜。高士何年共結廬,云滿衣裳蒿滿徑。閒來便唱紫芝歌,駟馬高車較若何。棋局每憑幽澗石,詩篇長詠狎煙蘿。自嗟生世唐虞遠,祗應木石同蕭散。反覆時情任變更,過目浮云了不管。漢庭當日重元良,忽從秘畫張子房。羽翼終歸巖下叟,千年澗壑尚輝光。后人頗笑盧藏用,佳趣此山曾與共。唐家無事翊皇儲,何須別卻煙霞洞。
搔首春光暮,浮生幾度中。鷓鴣啼不斷,芳草恨無窮。豈為年華惜,誰將幽意通。佳期長恐晚,莫與美人同。
孤鶩同飛處,澄江共賦時。晚來亭上看,真是謝公詩。
客子歸來晚,江湖欲授衣。路岐終寂寞,老天足傷悲。慷慨平生志,冥茫造物機。清秋雕鶚上,萬里看橫飛。故園今夜半,林影澹逾清。曳杖南溪路,君應獨自行。潺湲流水思,蕭索早秋聲。盡向琴中寫,焉知離恨情。
郎今多病如家令,妾自拚躬怨楚王。斜壓玉釵成獨夢,低垂玄發系柔腸。
之子日思我,書來天一涯。飛歸南海鶴,長繞北堂花。母在小天姥,妻亡陰麗華。人間欲無意,禪寂向煙霞。
直卿尋樂來東游,豹谷天湖共泛舟。春盡春光須盡領,明年春榜占鰲頭。
蟲鳴秋夜永,木落眾山秋。客館一窗月,故鄉千里愁。不才深自省,何術為身謀。慈母遙相憶,應添雪滿頭。
不見舊池臺,只見新軍壘。血色浮空號角哀,無語望江水。江水有盈枯,世事無窮已。一寸關河萬里心,何日蒿萊起。
道人西澗來,衣上南山雨。心知石堂煙,晴峰正堪數。
吾詩吟未了,今爾亦工吟。筆下心思苦,書中理趣深。青燈宜遠到,白日易西沈。多謝憐衰疾,連朝獨見臨。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可任兮。紛缊宜脩,姱而不丑兮。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愿歲并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