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落成
峭壁擎空不偶然,自從開辟我周旋。
放開西北三邊地,托起東南一片天。
得句謾酬康節韻,知音未斷伯牙弦。
太平風蕗真堪老,不屬枯禪不屬仙。
峭壁擎空不偶然,自從開辟我周旋。
放開西北三邊地,托起東南一片天。
得句謾酬康節韻,知音未斷伯牙弦。
太平風蕗真堪老,不屬枯禪不屬仙。
陡峭的石壁高聳入云并非偶然,自開天辟地以來我便與之相伴。它仿佛放開了西北三邊的地域,又好似托起了東南的一片天空。我隨意吟詩來酬和康節先生的韻律,所幸知音未斷如同伯牙的琴弦。這太平的世道真適合安度晚年,既不屬于枯寂的禪道也不屬于神仙之境。
擎空:高聳入云。
周旋:交往、相伴。
三邊:泛指邊疆地區。
謾酬:隨意酬和。康節:指北宋哲學家邵雍,謚號康節。
伯牙弦:春秋時期俞伯牙善彈琴,鐘子期為其知音,后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這里指知音未斷。
風蕗:即“風露”,這里引申為世道、環境。
枯禪:指佛教中枯坐參禪的修行方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太平風蕗”可推測,創作于社會相對和平穩定時期。詩人面對新亭落成,看到周邊高聳的峭壁,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眼前景象和所處時代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新亭周邊的壯麗景色和太平世道。其特點是氣勢恢宏,意象鮮明,情感積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視角和情感表達。
白發書生過武鄉,摩挲腰劍尚輝光。關山對峙東西峻,嶺水分流南北長。小犬蒼黃隨履跡,老牛矍鑠負車箱。漚麻池上人如雨,石勒何須歐李陽。
秋山乘興信藍輿,支遁山云獨掩廬。真諦可參無上法,浮生暫署阿蘭居。雙趺慧日依林靜,半嶺晨鐘集澗疏。此地情緣知不淺,何年身世許憑虛。
今代張衡屬省郎,三年粉署盛輝光。入曹永日花侵篆,劍佩飄搖坐未央。晝習文書承禁漏,夜開墳典炷名香。寶刀久久生星宿,綵筆時時詠鳳凰。既逢鹓鷺承清切,復道芝蘭比芳潔。草書寫罷落飛云,奇畫題成舞流雪。聲華世重為八龍,藝苑人稱讓三絕。當世誰先鄭廣文,生前恐是王摩詰。方傳麗藻盛西京,又秉旌麾出鳳城。使節從來天上發,公車疑自日邊行。將垂訊伐先揚命,欲效馳驅敢問程。滿月漸隨征蓋去,海云正逐鼓鼙生。競識諸卿車馬過,共臨祖道振鳴珂。十行布席花如錦,百處傾壺酒似河。誰羨陽阿為楚舞,必宣大雅入驪歌。郎官出按征夫盛,才子將行送者多。嗟余本是同鄉郡,蜿蜒山河心彌近。十年為宰世所嗤,累日驅車獨相問。人生所貴心相知,斗酒綢繆永投分。臨岐不必嘆分飛,赤霄羽翮時能奮。
薊門六月寄書回,少女燈前信手開。料得書中無別事,離懷只是想歸來。
遼鶴猶能故國歸,越禽亦解向南飛。坐看絕塞時彈鋏,起視明河夜攬衣。無語暗傷情脈脈,長吁空結氣霏霏。君王早辯圖多偽,何至紅顏委命非。
平明赴帝鄉,周子共徜徉。輕陰蘊秋雨,夾衣未深涼。文物先瞻睹,鼎彝與弓弩。半晌歷千年,一覽通今古。亭午賞丹青,詭譎筆能蠱。移時謁孔廟,老樹姿仰俯。紋理如擰眉,藤柯似交股。四隅點鳴禽,中庭回磬音。野花隨開謝,碑在復誰吟。傳經有石刻,弘道賴人心。黃昏尋逆旅,處處相齟齬。流浪照銀蟾,蹣跚十里許。足繭苦砭針,饑餒面蒙塵。幸有周子戚,斗室供托身。蹇滯思看相,潦倒恥投親。夢回入佛國,法輪常不息。檀越多愚蒙,舍黎皆粉墨。直北入地壇,人少氣自清。絲竹隔迢遞,柏子落無聲。輾轉白云觀,三教共流行。銅爐剝落就,香燭氤氳成。碧草侵西阼,古木掩東甍。小院無人到,暫坐似長生。長生焉如返,暫坐難為情。席地君擊缶,抱膝我獨賡。賡唱猶未絕,幽懷不可瀉。去歲香山中,夕陽殷于血。絳楓被丹霞,綿邈映天涯。當時攀摘處,霜濃葉滿丫。料應重擷取,萬里到誰家。
花密無重數,看來眼轉迷。化為花世界,忘卻日東西。
只向名花看畫圖,忽驚仙骨在泥涂。輕同握雪愁先碎,細比餐冰聽卻無。郭北芳菲懷故里,江南風味憶西湖。渴塵此夜消應盡,未羨金莖與玉壺。
山川已入史遷筆,鄉里還從馬少游。萬里乾坤雙短鬢,五湖風月一扁舟。飄零末路誰青眼,歸去滄洲愧白鷗。有地可耕書可讀,吾生此外復何求。
昨遇南朝舊院僧,知君還自客金陵。板橋夜夢釵多少,淮水秋潮浪幾層。食子只今迷日月,銅人應更泣觚棱。橫流將到桃根渡,一葉輕航買未曾。
昔年游此地,市井簇人煙。水驛官船鼓,花林酒閤弦。重來盡蘆渚,何異變桑田。回望蟂磯在,臨流獨悵然。
瓦缶固已無黃鐘,雪曲豈混巴歌中。石房巉巖自丘壑,兀坐贏得閒觀空。上人何從悟玄旨,了知是法非文字。高高解窮千仞巔,深深能極九淵底。歲晚相看正搖落,此身勿訝無錐卓。歸去凌霄古寺間,且聽松風撼喬岳。
沉屑微熏睡鴨金。朱弦還解解芳心。盈盈桃李未春深。天上鸞膠須著意,人間鳳曲有知音。莫教風雨綠成陰。
狌狌在封溪,躍躍攀枝樹。呼吸山澗嵐,飲濯風與雨。頭帽何清華,不難人言語。聲音響清瑟,皮膚白好女。旭暮無所歡,寥落唯獸處。對此將安如,兩兩悲共訴。語未盡深懷,淚已瀉水滸。采此深秋花,欲遺知者與。知者不可見,夜色生迷霧。
一點妖紅早著花,春風處處看云霞。就中欲問千年實,笑指瑤池阿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