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呈趙可父
少年場屋擅詞鋒,審讞無私只奉公。
夜月蘭宮無宿曜,秋霜蓮幕有春風。
明堂難毀周公制,鄉校猶存子產功。
文德自來能服遠,更煩劉向為和戎。
少年場屋擅詞鋒,審讞無私只奉公。
夜月蘭宮無宿曜,秋霜蓮幕有春風。
明堂難毀周公制,鄉校猶存子產功。
文德自來能服遠,更煩劉向為和戎。
年輕時你就在科場憑借出眾的文辭展露鋒芒,審理案件公正無私只一心奉公。夜晚的蘭宮沒有遺留的惡星,秋天的幕府中卻有春風般的溫暖。就像明堂難以毀掉周公所制定的制度,鄉校還留存著子產的功績。文德向來能夠使遠方的人歸服,更煩請你像劉向一樣去處理與外族的關系。
場屋:科舉考試的地方,這里指科場。
詞鋒:指犀利的文筆。
審讞(yàn):審理案件。
蘭宮:此處可能指官府。
宿曜:舊指惡星。
蓮幕:指幕府。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周公制:周公所制定的制度。
鄉校:古代鄉間的公共場所,既是學校,又是鄉人聚會議事的地方。
子產功:子產不毀鄉校,保留了民眾議政的地方。
服遠:使遠方的人歸服。
劉向: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曾多次上書言事。
和戎:與外族講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作者與趙可父相識,了解其為官表現和才能,出于對他的欣賞而創作此詩,可能希望趙可父在處理政務包括外交事務上繼續發揮作用。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趙可父的才能和功績,突出他為官公正、有文化傳承意識。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和對官員才能的重視。
偶攜木上座,來尋梅道人。不辭連日雨,未減一山春。佛髻攢螺古,天衣濯錦新。林神吾海眾,萬樹證香聞。
寸心如結。問南都論樂,倦懷何極。便占取、詞苑飛仙,似空際水云,半天霞色。畫舸垂虹,換簫譜、石湖花北。想新聲舊月,素手翠尊,小紅應憶。梅邊賦情浪擲。悵孤山誤約,玄鬢今白。溯露橋、吹笛音塵,付蝶枕晝驚,帳銷浮碧。帚石眠琴,沁肺腑、銀潢秋汐。怕人閒、蠹叢汗簡,夢君未得。
跌宕平生萬里程,盤車一展老心驚。溪昏樹暗牛爭力,似聽當年風雨聲。
冠柳襟秦,推云拜石,麗詞花外。鸞腸鳳語,響徹碧云天里。自吹簫、侍兒按歌,串珠潤玉冰絲碎。想眷懷故國,冬青幽怨,楚蘭深致。猶是。芳馨意。看疊賦哀蟬,載賡春水。弦凄韻遠,付與秋墳詩鬼。近南洼、夜窗曼吟,冷烏叫月風戰葦。怕輕翻、半卷殘瓊,尚滴金仙淚。
鳧雁紛紛不自由,往來長為稻粱謀。令人卻憶遼天鶴,萬里無云漢水秋。
廬山雨奇云亦奇,綠霧撲朔路迷離。放眼茫茫李白瀑,驚心湯湯陶令畦。錦繡谷中濕錦繡,天池寺外溢天池。瞬息晴空明如洗,悠然板下聽小溪。
惱烏啼,怨鶴警。記否黃鸝三請。嗟春遠,漸歲晚,衣單鬢華霜炯。感緇塵,念莝井。宋玉悲懷凄哽。江山在,怕諭蜀文章,變成哀郢。望遠傷高,伴夜色、紅爐翠茗。貰裘添酒,噀墨妝梅,此意共清冷。南菊搖衰影。倦筆無花,啼髻又醒。漏沈沈、更剪愁鐙,邀笛催雪夢未省。
天然一穴透融光,廣闊能容萬頃篁。翻念塵寰苦炎熱,人人付與一襟涼。
料峭嚴風雪滿山,駝裘絮帽叩松關。知公不減王子敬,乘興何妨見戴還。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林彪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水玉調弦,金淵照影,抱琴呼友。放歌皓首。怕冰蟾、笑孤瘦。湖山清響依然在,問鶯燕、今猶是否。便龜池送老,龍唇寫韻,長嘯揮手。歸后。停云舊。道誤擬陶潛,映門無柳。煙波自有。釣徒添個閒叟。江關不為悲搖落,賦哀怨、蘭成恨久。試徽外、斷腸聲,如見觥船泛酒。
偷閑切欲訪巖扃,恍若桃源洞里春。平世自無憂國事,徘徊愁見避秦人。
竹雛何事出山遲,據案開緘謾朵頤。聞道蒼筤三十萬,可能渾長化龍枝。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舊時城郭。怕閒云萬疊,路迷笙鶴??v萬里、車馬朝天,奈燕市酒空,鳳闈春鑰。向日湖陰,賦歸晚、凋年桑落。似方回度曲,老署四明,寫恨弦索。輕漚素盟誤卻。想歌蘋怨碧,吟鬢非昨。伴故侶、吹笛吹簫,盡嬌引流鶯,凍謝饑雀。塞北江南,嘆夢冷、清愁無著。酹詞仙、夜泉送響,聽琴洞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