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
吳門臺北竹樓隅,三日追陪漫叟居。
曉夢驚辭赤壁鶴,夜棲看打武昌魚。
橫洲遙溆分燈影,落月斜河運斗車。
回伏三江問漢口,陸離蘭葉響環琚。
吳門臺北竹樓隅,三日追陪漫叟居。
曉夢驚辭赤壁鶴,夜棲看打武昌魚。
橫洲遙溆分燈影,落月斜河運斗車。
回伏三江問漢口,陸離蘭葉響環琚。
在吳門臺北的竹樓一角,我連續三天陪伴著漫叟居住。清晨從夢中驚醒,仿佛辭別了赤壁的仙鶴;夜晚棲息時看著人們捕撈武昌魚。遠處沙洲和水灣被燈影分隔開來,落月斜掛,銀河中好似運轉著斗車。回首探尋三江去詢問漢口的方向,斑斕的蘭葉沙沙作響,如同環佩之聲。
吳門臺:地名。
漫叟:詩人自稱或指他人,需結合具體背景判斷。
赤壁鶴:化用蘇軾《后赤壁賦》中“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的典故。
武昌魚:一種魚,原產于今湖北鄂州樊口。
溆:水灣。
斗車:指星斗如車運轉。
回伏:回首探尋。
陸離:形容色彩斑斕。
環琚:古人所佩的玉器。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過程中,于吳門臺北的竹樓停留,與友人相伴,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相對安定,詩人有閑情逸致去感受生活和自然。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吳門臺附近的生活片段和所見之景,展現了獨特的自然與人文風貌。其藝術特色鮮明,意象豐富,意境清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
秋來哭子正酸辛,又悼通家意更真。
寄我尚題前月信,惜君猶是后生身。
江山荏苒年華盡,夢寐分明笑語親。
因與大蘇談舊事,半床風雨兩愁人。
四君豐格舊同儔,才子瑤篇掃壁留。
筆挾風云騰彩鳳,槎回星漢憶牽牛。
巖間蒼鼠穿松過,石上寒泉帶月流。
我暇欲追諸子勝,丹峰翠巘一囊收。
岸花芳且落,
樹木含春光。
思賞腸應斷,
長懷萬古傷。
地控神仙府,山藏太乙壇。云飄蘿洞濕,月射玉爐寒。瑤草青堪掇,石英秀可餐。至人何處所,寂寞九還丹。
葛子賓仙去,猶存不死鄉。支纏馀鳥雀,棟宇自齊梁。玉笈開龍藏,金箱貯虎床。遙看煉砂處,真氣尚微茫。
十四年中三別君,別君每輒嘆離群。
案惟占位崔斯立,客乃無氈鄭廣文。
給札不能因狗監,校書從昔老揚云。
君顏得酒猶能少,我發如霜不可耘。
江浦雁聲秋,西風木葉流。
一帆下淮水,三日到揚州。
不遇王司理,誰為把臂游。
碧簫明月夜,獨上酒家樓。
天涯重九。獨對黃花酒。
醉捻黃花和淚嗅。憶得去年攜手。
去年同醉流霞。醉中折盡黃花。
還是黃花時候,去年人在天涯。
風飄簾縠。何處春砧聲斷續。
月色清圓。偏照愁人妝鏡奩。
雙星羞覷。對景空吟腸斷句。
欲問清光。何事離愁不暫忘。
日暮群帆集,長江此一隅。
濤聲來白下,山勢走丹徒。
寺遠鐘依約,云寒雪有無。
射堂游勝地,樽酒不愁沽。
寶簾初卷。花氣微微遠。
桂子當窗親手剪。無力并刀微顫。
江南紅葉初凋。離思暗逐征橈。
流到金焦山下,相逢極浦寒潮。
醉紅宿翠。髻亸烏云墜。管是夜來不得睡。那更今朝早起。
春風滿搦腰肢。階前小立多時。恰恨一番雨過,想應濕透鞋兒。
門巷雨蕭蕭,
黃昏掩寂寥。
曲終人不見,
花落夢無聊。
春風野水秾花發,
一道帆檣帶柳煙。
影動長橋橫螮蝀,
岸鋪芳草近南川。
一春不聞春禽啼,何處草綠裙腰齊。乍喜相邀出郭游,慶豐堤南涚水西。
翩翩肩輿相趁去,紅纓紫鞚爭先度。雙林磴道一憑欄,出門問個東皋路。
王孫待我香界庵,軒軒同扶下石龕。笑指前村萬纈紅,鋪茵設席來微風。
不用金盤堆玉膾,飛花自滿頗黎鐘。小隊花間低按曲,曲中唱道春歸速。
城陰笳吹落斜陽,日暮鶯啼過修竹。更炊京稻煮河魚,重向東皋亭上呼。
主人忘勢客忘分,道旁醉倒酒家壚。明朝三斗看朝天,白頭閑共春風顛。
陌上桑欲稀,室中蠶正饑。
妾心知采桑,安知使君誰。
結發為人婦,幾年守空幃。
婦義不移天,相邀何乃癡。
老姑倚門久,不待盈筐歸。
為妾謝使君,風化關庭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