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避暑
支公好閑寂,庭宇愛林篁。
幽曠無煩暑,恬和不可量。
蕙風清水殿,荷氣雜天香。
明月談空坐,怡然道術忘。
支公好閑寂,庭宇愛林篁。
幽曠無煩暑,恬和不可量。
蕙風清水殿,荷氣雜天香。
明月談空坐,怡然道術忘。
支公喜好清閑寂靜,庭院里喜愛種上竹林。這里幽靜空曠沒有燥熱的暑氣,寧靜祥和的氛圍難以估量。柔和的風拂過清水環繞的殿堂,荷花的香氣夾雜著仿佛天上而來的芬芳。在明月下坐著談說空理,怡然自得連道術都忘卻了。
支公:東晉高僧支遁,這里泛指僧人。
林篁:竹林。
幽曠:幽靜空曠。
恬和:寧靜溫和。
蕙風:和暖的風。
天香:指荷花的香氣,也有超凡脫俗的意味。
談空:談論佛教的空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夏日拜訪僧房,被僧房的清幽環境和寧靜氛圍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這種遠離塵世、恬淡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僧房的清幽環境和寧靜氛圍,體現出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也反映了當時文人對佛教文化的接觸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家世儒醫四海聞,兼通造化獨超群。公心薦剡資賢守,清職居鄉感圣君。步出杏林觀地理,坐依橘井玩天文?;葩謶c澤傳來久,濟美行看振二勛。
不問深紅與淺紅,名園次第暗芳叢。乍隨絮逐仍依草,忽向西飛又轉東。嫩碧朝添眉自恨,流黃夜罷錦成空。年年一度開還落,始信隋家剪未工。
天雨雪,出門何所之。渡河正遇風浪惡,回船少住溪水湄。舉頭見飛鳥,斂翮欲下無樹枝。
海水竭,海人熬波淚成血。鹵花凝白雪不如,高廩露積萬有馀。征商不行榷法壞,使者分司來趣賣。農家食咸苦不多,鹽乎鹽乎奈爾何。
躍馬東歸古歙州,鐵衣如雪照清秋。半生叨食君王祿,百戰深遺母氏憂。城上綵旗翻白虎,帳前金絡控黃騮。英雄出處緣忠孝,豈為人間萬戶侯。
長淮晴漲白鷗波,仙客風流可奈何。化蝶蘧蘧占昨夢,騎鸞踏踏聽空歌。青裁汗簡充邊笥,紅染朝衫試越羅。矯首城南天尺五,風詩休賦考盤阿。
幾年塵里說登山,涉澗穿林路幾盤。碧樹樓臺深見寺,紅云城闕遠平闌。廊僧揖客多鄉語,春菜登盤稱野餐。斜日催人強歸去,欲從羸馬謝朝冠。
浪喜出峽來,峽亦何曾出。兩岸只無山,依舊江刻屈。
忽思吳客四條弦,出谷新鶯咽洞泉。一曲醉翁何處聽,冬青樹底佛堂前。
山孤不見人,肅肅秋風起。披拂生層波,吹萬不能已。浮丹走冷沙,淺碧瀉寒泚。根境兩澄虛,了澈無渣滓。笑余一曲士,塵障汩于理。浪讀千卷書,所得未必是。
秦淮流入大江來,白鷺中分水勢開。牛首峰前曾謁望,三山遙拱鳳凰臺。
雙槳悠悠度瀝湖,霞光繚繞鎖蓬壺。閒來欲遍登山屐,為問人間路有無。
九萬鵬摶翼,孤忠駕使軺。功名元有數,風雪不知遙。抵北踰鰲極,維南望斗杓。胡生搖健筆,且莫詫東遼。三策條民便,逾年致節旄。夢驚羊胛日,崄歷幻人刀。碧盌昆堅異,黃金甲第高。白頭書卷里,留滯敢辭勞。
滄洲有奇趣,吾道付滄洲。樹景中流見,船燈照島幽。轉思江海上,卻著土山頭。野水無人渡,乘桴學圣丘。洲島驟回合,冥冥菰蒲中。清流中落烏,遵渚有歸鴻。水作青羅帶,腳踏赤鯇公。蓬壺雖遼絕,長嘯激清風。
春風無力柳條斜,新草微分一抹沙。欲向主人借鋤插,掃開殘雪種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