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八首 其一○
日遷月化,又見中夏。
衲僧那事,如何問著,人人口啞。
有誵訛,不借借。
六月賣松風,人間恐無價。
日遷月化,又見中夏。
衲僧那事,如何問著,人人口啞。
有誵訛,不借借。
六月賣松風,人間恐無價。
時光一天天、一月月地流逝,轉眼間又到了仲夏時節。出家人所追求的那種境界,若有人問起,每個人都不知如何作答。若有差錯,也不必假借外物。就像六月里售賣松間清風,這在人間恐怕是無價之寶。
日遷月化:指時間的推移、變化。
中夏:即仲夏,夏季的第二個月。
衲僧:指僧人,因僧人穿衲衣而得名。
誵訛:差錯、謬誤。
借借:假借、借助。
松風:松間的清風。
此詩為偈頌,偈頌多是禪宗僧人用于表達禪理、感悟的作品。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大致應是在禪宗思想流行的時期。詩人可能在日常修行中,對禪理有了深刻的感悟,遂創作此詩以傳達這種難以言說的禪意。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傳達禪理的高深和難以言說,其突出特點是借助自然意象和簡潔語言表達深刻哲理。在禪宗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引導修行者體悟禪機,具有一定的文學和宗教價值。
江上孤臣一片心,幾經漂沒水痕深。極憐撐住即從古,正恐崩頹或自今。蘚蝕秋螺殘老翠,蟂鳴春雨落空音。好攜雙鶴磯頭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天末諸峰奔萬馬,虎丘卻峙獨超群。鐘聲曉落湖江月,山色晴分楚越云。臺迥瑤琴殘鳳曲,池深寶劍閟龍紋。勾吳奇觀登臨里,據石興歌對夕曛。
太陽居顛后,日色浸輕云。人出村莊活,煙消山樹分。開籠雞潑剌,啄食尾翹平。小犬求憐愛,團團繞主人。
燕市吾徒在,相攜片語真。饑寒驅薄宦,簪紱偶時人。醉看青萍短,嬌歌白纻新。君看袁夏甫,落落傍風塵。
縹湘萬卷付洪爐,多少青衿弗讀書。叔世文章珍敝帚,暮年兒女當明珠。漫山荊棘渾難采,遍地風波不可漁。游子漸隨征棹遠,忍看落日下平蕪。
孤山突兀起層巒,石壁菩提玉掌寒。磴拂蒼虬千歲老,襟流疋練幾回湍。禪光若共林光隱,法界原同下界寬。應是巨靈曾劈處,芙蓉覿面切云看。
欲尋漁父做商量,半醉半醒過野塘。沙動雌風迷朗目,誰溫烈酒動柔腸。萬鐘于我亦何有,一國之人皆若狂。待得東君換春服,花間歸詠少年郎。
南山北山云氣浮,東澗西澗水交流。靈鷲飛來天竺夜,白猿啼老洞門秋。
詞章道之華,于世非少補。施之匪其宜,文繡被泥土。自昔重立言,一語萬鈞弩。誰其厭來者,是非實千古。
古木愁撐月,危峰散墮江。
將命坐藩服,式禮奉國賓。賢王重意氣,延客列華裀。肅肅高堂上,圓方饋八珍。齊優雜趙女,歌曲一何新。遺響從風發,雕梁落素塵。中觴舟傳滿,眷眷難具陳。厚往已有愧,懷報恐無因。
太常夏卿鳳池客,曾向鰲峰揮翰墨。興來愛寫青瑯玕,頃刻毫端生秀色。眼中此幅尤絕奇,籊籊總抱冰霜姿。大竿凌云勢直上,小竿枝弱形斜欹。大竿小竿如玉削,飄蕭葉葉金刀錯。西風昨夜入中林,恍覺秋聲滿巖壑。疑君鼓棹游湘川,兩岸修篁搖翠煙。蒼梧望斷滴風雨,筆底閑將幽思傳。又疑推篷向淇澳,漪漪滿地瞻新箓。醉將筠管掃煙梢,似惜佳人在空谷。當年湖州妙入神,意趣所到皆通真。免起鶻落有遺法,異世接武卿其人。念我平生性孤潔,重此清風與高節。展圖一見爽心神,涼襲衣襟灑蒼雪。掛君高堂絕點埃,紫簫好備伶倫裁。月明試弄參差琯,應引和鳴棲鳳來。
春寒漠漠擁重裘,燈火南潯夜泊舟。風勢北來疑雨至,波光南望接天流。百年云水原無定,一笑江湖本浪游。賴是故人同旅宿,清樽相對散牢愁。
三峽橋邊杖屨游,此身疑已到夔州。題詩欲比真三峽,深愧詞源不倒流。滟滪瞿塘在眼前,便應從此上青天。秋風脫葉隨流下,疑是十帆出峽船。
恰有三百青銅錢,憑君為算小行年。坐中亦有江南客,自斷此生休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