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雨淬菖蒲劍,云榮角黍絲。
光陰驚老大,節物媚童兒。
讒口千年恨,懷賢一日思。
蘭蒿無好丑,采系用逄時。
雨淬菖蒲劍,云榮角黍絲。
光陰驚老大,節物媚童兒。
讒口千年恨,懷賢一日思。
蘭蒿無好丑,采系用逄時。
雨水淬煉著如劍般的菖蒲,云朵映襯著綁粽子的絲線。時光飛逝讓人驚覺已年老,節日物品讓兒童歡喜。千年以來人們都痛恨那進讒言的人,在這一天懷念賢德之人。蘭草和青蒿本無好壞之分,采摘并系上它們只因為恰逢時節。
淬:淬煉。菖蒲劍:菖蒲形狀如劍,端午有插菖蒲的習俗。
榮:映襯。角黍:即粽子。
老大:指年老。
節物:節日應景的物品。
讒口:進讒言的人。
蘭蒿:蘭草和青蒿。
逄時:恰逢時節。
此詩創作于端午時節,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奸佞當道、賢才不被重用的情況。詩人在節日氛圍中,感慨時光流逝,借端午習俗和屈原的故事,抒發內心對賢人的追思和對讒言的不滿。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端午習俗抒發時光感慨和對賢人的懷念,批判讒言。其特點是將節日景象與歷史思考結合,語言平實卻意味深長,在端午題材詩作中有獨特的情感表達。
試擷花房露盡垂,心星相照夜何其。
戲魚大抵因蓮葉,嬲燕從來是柳枝。
趙后凝妝招赤鳳,陸郎分橐促斑騅。
安知為雨為云意,十二巫山不可移。
想見歸懷尚百憂,何時更得曲江游。
十年戎馬暗南國,萬里烽煙接素秋。
可念此公懷直道,焉知李廣未封侯。
杖藜嘆世者誰子,天入滄浪一釣舟。
因人成事究何慚,
志士安能把口緘。
忽露詞鋒寧碌碌,
一朝囊脫獨超凡。
嫣紅姹紫開偏早。看來顏色同人好。花貌媚于人。春光正十分。
雨風難作主。浮艷歸塵土。灑淚怨殘叢。無端減玉容。
出山猶勝住山幽,為愛君家江上樓。
風送岸花粘客袂,雨來煙嶂壓行舟。
遙峰入幕青無已,野水平天穩不流。
獨有海翁機事絕,朝看沙鳥暮浮鷗。
一天涼露靜江聲,望里蕭然山色明。
帆影欲隨初日上,沙痕猶認夜潮生。
風清羅剎秋無浪,樹暗婆留舊有城。
幾點眠鷗呼不起,蒼茫誰共此時情。
墜巢冬茸。款舊時月色,中門斜闔。薄醉暈朱,疏檻低鬟拗花濕。蟠屈檀龍噴火,裊空際、晴香稠疊。儻畫向、山驛僧樓,煙冷殢愁靨。
歸急。亂云葉。盼管領瘦春,茜魂安帖。遠簃夢接。獨自黃昏怕深入。芳約彝陵路杳,空寄訊、玉梢殘蠟。黯歲序、飄盡也,墨深恨匝。
水亭清絕。擁翠環林樾。
湘簟賓筵乘興,玉壺酒、漾冰雪。
寶獸沈煙爇。玉琴聲韻徹。
夜永風微煙淡,梧桐影、碎明月。
豈用封椿積,惟憂郡國荒。
況通西極馬,早射北星狼。
使節巡行遠,畺臣賑恤詳。
古來無旱潦,何以見堯湯。
看秋山萬疊,曉日曈昽,參差相倚。畫棟珠簾,卷高空清麗。
老桂香濃,洞簫聲遠,作瑤池佳會。露綴花梢,風搖鬢影,夜來涼意。
此景人間,幾曾得見,月擁寒潮,無邊云水。滿酌天漿,宴鴻都道士。
秘訣長生,滄桑變化,對綺筵羅袂。塵世紛紛,殘棋一局,誰非誰是。
遺臭千秋信不磨,當年意氣奈君何。長沙老獠雖流落,身后聲名得自多。
藍輿度水復穿松,三紀回思一夢中。壯齒佳時那復得,蕭蕭華發對秋風。
霏霏梅雨灑危層,
五月山房冷似冰。
莫謂乾坤乖大信,
未明心地是炎蒸。
日落愛山紫,沙漲省潮回。平生夢猶不到,一葉眇西來。欲訊桑田成海,人世了無知者,魚鳥兩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晉只空臺。
倚闌干,二三子,總仙才。爾歌遠游章句,云氣入吾杯。不問王郎五馬,頗憶謝生雙屐,處處長青苔。東望赤城近,吾興亦悠哉。
初收明露雨,蛙鼓傍河溝。貰酒無妨醉,論文更挈儔。浮云天地闊,落葉此宵秋。何處穿針女,還登乞巧樓。
柳暗甘家口,花香二里溝。坐觀林掛月,閑與酒為儔。人頌無涯壽,農祈大有秋。夜來宜乘興,燈火望層樓。
郎家憎妾少低迥,棄置還同匣底釵。恩怨難憑詞客賦,容顏那托畫工佳。春回繡閣歡猶懶,夜靜蘭閨影與偕。可是倚門人盡悅,此身端恥學優俳。
靜思那論日九回,臨鸞羞睹嫁時釵。自緣薄命逢姑惡,空負青春倚婿佳。貌似月娥憐獨宿,身非梁燕愧重偕。笑顰若爾無憑準,應恐傍人說是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