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灞陵山
入山未盡意,勝跡聊獨尋。
方士去在昔,藥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閑,一路清溪深。
芳秀愜春目,高閑宜遠心。
潭分化丹水,路繞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鳴松下琴。
入山未盡意,勝跡聊獨尋。
方士去在昔,藥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閑,一路清溪深。
芳秀愜春目,高閑宜遠心。
潭分化丹水,路繞升仙林。
此道人不悟,坐鳴松下琴。
進入山中還未盡興,獨自去探尋名勝古跡。方士早已離去,藥堂卻留存至今。四周白云悠閑飄蕩,一路上清溪幽深。芬芳秀麗之景讓春日的眼睛愉悅,高逸閑適之境契合高遠的心境。水潭中仿佛分出了化丹之水,道路環繞著升仙的樹林。這樣的道理世人不能領悟,我只能坐在松樹下彈琴。
勝跡:名勝古跡。
方士:古代好講神仙方術的人。
愜:滿足,使滿意。
化丹水:傳說中能化丹的神水。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灞陵山時,被山中的清幽景色和神秘氛圍所感染,聯想到古代方士的傳說,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對神仙方術的一定追捧,詩人在游覽中也流露出對這種超凡境界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然美景和超凡境界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清幽神秘,情感表達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和心境。
海波填碧涌金鰲,當日經營得俊髦。周鼎卜年開帝業,漢都作鎮奠神皋。宮中雙鳳朝扶輦,帳下千牛夜捉刀。萬國會同時肆覲,眾星遙拱北辰高。
方丈堆空瞰碧潭。潭光山影靜相涵。開軒千里供晴嵐。流水桃花疑物外,小橋煙柳似江南。挽將風月入醺酣。
屑珠瀉潺湲,裂玉何威瑰。若調千瑟弦,未果一曲諧。古駭毛發慄,險驚視聽乖。二老皆勁骨,風趨緣欹崖。地遠有馀美,我游采棄懷。乘時幸勤鑒,前恨多幽霾。弱力謝剛健,蹇策貴安排。始知隨事靜,何必當夕齋。
莫教囂雜破愁眠,一任蘧蘧擁敞氈。翠壁銀釭花氣暖,梁臺蝶舞夢當年。
補之敕謚村,簡齋致公輔。未必畫慚詩,只為遇不遇。
林上江湖綠,村邊桃李秾。畫船多似岸,春水碧于峰。鶯調風中脆,衣香日里濃。清游如昨日,腸斷少年蹤。
幽云生檐楹,落日掛戶牖。茂樹發華顛,歸鳥鳴高柳。春風可憐人,舉茲為我壽。行樂當及時,浮名竟何有。
早向春闈遇品題,繼從留幕被恩知。何期濲水緘書日,正是椒陵夢奠時。感舊緒言猶在耳,愴懷雙淚謾交頤。誰將姓字題延道,共立門生故吏碑。
油壁香車在處逢,嵬然飛閣架巃嵷。爭傳西竺留司馬,誰向南陽識臥龍。古磴千盤藏檜柏,芳池十畝漾芙蓉。亦知杖錫三天上,布帽何因曳屩從。
吳淞江上袁公壘,千年何處尋遺址。石犀半落江水中,秋老蘆花三十里。五百馬塵今尚飛,啾啾赤子將安歸?月明古堞急鼓鼙,孤臣有淚空沾衣。
忽然湖上片云飛,不覺舟中雨濕衣。折得蓮花渾忘卻,空將荷葉蓋頭歸。
宋家南渡國運傾,中原擾攘多憑陵。海岳震蕩天地否,日月慘淡無光晶。承平養賢三百祀,厚澤深仁浹心髓。負國忘君間有之,忠義相望不勝紀。文山先生世偉人,堂堂節槩摩蒼旻。一時幕府盛賓友,英賢契合從如云。就中王子更奇杰,慷慨平生慕忠烈。義骨原錘百鍊鋼,丹衷獨藏三斗血。文山起奮勤王師,天命已去誰能支。北風吹折藻旌旆,倉皇文相遭囚羈。傷心再睹田橫客,意氣凜凜填胸臆。風塵澒洞不自保,嶺海間關死無益。君臣師友義莫酬,北望慟哭煙云愁。生事死祭兩不怍,氣激雷電江河流。朅來宇宙知幾年,炳炳遺跡星日懸。文山之祠高北斗,一堂配食還諸賢。論世當時孰遺失,介推不與從君績。王子芳名自難泯,有識固為斯文惜。文孫自是忠孝傳,表章先德應拳拳。獨勒長疏獻天子,一朝俎豆增其間。巍巍廟貌回生姿,寒泉蘋藻興遐思。綱常允系豈漫爾,顯晦有數須明時。霸業雄圖寧久賴,天理人心鎮常在。因觀盛事激予衷,為賦長歌一寄慨。
昔浮南渡飆,今攀朔山景。物色多瘦削,吟笑還孤永。日月凍有棱,雪霜空無影。玉噴不生冰,瑤渦旋成井。潛角時聳光,隱鱗乍漂囧。再吟獲新勝,返步失前省。愜懷雖已多,惕慮未能整。頹陽落何處,升魄銜疏嶺。
何人移置向何年,牢落空庭見斷頑。竹外松間滋澹佇,土昏苔染更斕斑。貪憐玩月名偏好,莫問朝天信不還。閑醉閑吟聊自得,漸無魂夢憶歸山。
大駕時巡鎮北庭,皇風萬里暢威靈。有年太史仍書雨,卜日祠官已祭星。白草黃云秋漫漫,朱樓翠樹晚冥冥。南歸卻作灤陽夢,應是平生舊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