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書齋
轉曲認幽棲,齋名壁上題。
柳遮船步水,草出瓦溝泥。
養靜拋書冊,銷閑倚杖藜。
誰知鳳城外,宛是武陵溪。
轉曲認幽棲,齋名壁上題。
柳遮船步水,草出瓦溝泥。
養靜拋書冊,銷閑倚杖藜。
誰知鳳城外,宛是武陵溪。
沿著曲折小路找到這幽靜居處,書齋名字題寫在墻壁之上。柳樹遮蔽著停船的水邊埠頭,野草從瓦溝的泥中生長出來。為了養靜拋開手中的書冊,為了消遣閑暇拄著藜杖漫步。誰能知道在京城之外,這里宛如武陵溪般清幽。
轉曲:曲折。
幽棲:幽靜的居處。
船步:停船的埠頭。
杖藜: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
鳳城:舊時京都的美稱。
武陵溪: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發現的桃花源,后借指避世隱居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身處京城之外,在一個幽靜的書齋中。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紛擾,詩人渴望在這樣一個寧靜之地尋求內心的平靜,于是創作此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書齋的清幽環境和詩人的閑適生活。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涂山懿戚,媯汭崇姻。祠筵肇啟,祭典方申。禮以備物,樂以感神。用隆敦敘,載穆彝倫。
檢點清愁且閉關,不堪追憶舊云鬟。天留缺月拋殘櫛,鈴語微風響佩環。消息拼如瓶落井,飄零空見鳥還山。宓妃已化驚鴻影,蘅薄椒涂不可攀。
亂云中,殘照里。又送他歸,懶喚鶯兒起。山徑落紅誰是主,別恨離情,目斷韶華矣。擘濤箋,飛翠尾。每到關心,逗得愁如綺。歲歲勞人長徙倚,一似楊花,暗去隨江水。
東望苕溪想月卿,尚懷泉石養精神。倘于歸雁亭邊見,為道陽關有故人。
月滿中秋夜,人人惜最明。悲歡徒自感,圓缺本無情。天外有相憶,世間多江平。嫦娥難借問,寂寞趁西傾。
已許夫君死,寧忘血指前。骨應香后土,心可對皇天。萬古綱常事,三生伉儷緣。黃泉天地久,此是結縭年。
上元煙景逐年新,幻出金鰲捧紫宸。火樹萬花光似晝,何須剪彩貼宜春。
雨來元有路,風過本無痕。小立清溪曲,攲眠白石根。
性不疏通,機不捷敏。頹慵陋見聞,急快失容忍。一默清秋兮芙蓉華開,萬態浩春兮葛藤蔓引。
兩山合秀水流中,茅屋相忘松竹叢。時節往來容易事,菜湯艾酒一家風。
高城綠柳接清波,破曉停車喚渡河。牧野帳分平野闊,沙痕岸剩隔年多。此生東去乘槎近,穩坐中流擊楫歌。西域兵看銀漢洗,海門戍鼓又鳴鼉。
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日落滄江靜,云散遠山空。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逍遙有馀興,悵望情不終。
北堂有萱,凈闿斯植。樂只君子,柔貞惟一。北堂有萱,雨露其滋。樂只君子,壽考維祺。鳳之鳴矣,凰式和止。既安且寧,家室固止。子之生也,母式教之。如圭如璋,顯克肖之。百祿是迓,萬壽是介。如岡如陵,夫子是載。
一燈搖焰,正棲寒片幕,靈筵蕭寂。欲接幽魂來往路,苦向空中尋覓。綷縩仙衣,鸞驂誰引,目斷霜天碧。舊恩波逝,可憐今世長隔。才信獨夜偏長,愁多睡少,身似他鄉客。銜瓦殘蟾憐我瘦,也作凄涼顏色。如海孤更,無心還問,遲早窗紗白。鏡形看影,經春都是悽惻。
窗畔然香枕畔書,小齋無事日長初。冥心似欲迷莊蝶,刮目猶堪校魯魚。役役浮生聊自遣,悠悠終古竟何如。重門在告經旬閉,一任傍人笑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