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陶韻 其二
賢達不遺世,后來肯下交。
玄發一以變,感此徂年凋。
所懷寄絕俗,泰華未為高。
牛山縱尋斧,何時解干霄。
仲尼聘列國,未覺歷日勞。
古今君臣義,比干更茅焦。
皇皇上天意,一物猶甄陶。
清泉黃金花,庶矣饑渴朝。
賢達不遺世,后來肯下交。
玄發一以變,感此徂年凋。
所懷寄絕俗,泰華未為高。
牛山縱尋斧,何時解干霄。
仲尼聘列國,未覺歷日勞。
古今君臣義,比干更茅焦。
皇皇上天意,一物猶甄陶。
清泉黃金花,庶矣饑渴朝。
賢達之人不脫離塵世,后來者愿意與他們交往。黑發一旦變白,感慨這逝去的歲月。心中所懷志向超凡脫俗,泰山華山也不算高。牛山縱然有人砍伐,樹木何時才能高入云霄。孔子周游列國,不覺得歲月辛勞。古今的君臣大義,有比干和茅焦這樣的典范。皇天在上,連一件事物都精心造就。清泉和菊花,或許能解饑渴之苦。
遺世:脫離塵世。
玄發:黑發。
徂年:逝去的歲月。
泰華:泰山和華山。
牛山:山名,在今山東淄博。
干霄:高入云霄。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比干:商紂王的叔父,因勸諫被剖心。
茅焦:戰國時齊人,曾冒死諫秦始皇。
甄陶:燒制陶器,比喻造就、培育。
黃金花:指菊花。
由于“再和陶韻”表明是和陶淵明詩韻而作,推測詩人可能受陶淵明超脫塵世、堅守自我的精神影響。創作時或許詩人感慨時光流逝,看到社會現象,希望能像賢達之人一樣堅守高尚志向,維護君臣大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明確,但應是詩人在經歷一定人生起伏后所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賢達的敬仰和對高尚志向的追求,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個人情感的抒發。
放棹秋光遠,殘陽湖水西。樹團漁戶小,山巀寺門低。野渡一僧立,汀花數鳥啼。且沽橋外酒,同宿越來溪。
舊居逼仄僅支床,問舍遷喬又一忙。靜院華堂喧燕雀,青箱十二滿書房。
四十趨朝五十過,典章事業歷研磨。九重日月瞻依久,一代文章制作多。豈有黃金來暮夜,秪慚白發老風波。歸魂不逐東流水,直上長江訴汨羅。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度跡迷沙遠,臨關訝月明。故鄉飛雁絕,相送若為情。
圣統開同軌,儒臣使絕邊。紫衣新命渥,金節遠威宣。驛路梅花外,蕃城海島前。充庭來職貢,風采到今傳。雕題承正朔,口舌代干戈。氣運于今盛,人材比古多。郎君登膴仕,孫子擢巍科。文物聲鄒魯,勛名少伏波。
武健惟材任,齋居豈強名。奇兵長自用,困學久須明。不徑心常正,移山氣未平。功成應養晦,冠弁似儒生。
挽得非來句,頻哦送夜長。詩今逼何遜,人亦似黃香。擬答瑯玕贈,慚無錦繡腸。秋風又撩客,啾唧動寒螀。
稍喜胡塵欲漸清,離宮雙闕照層城。不驚巷陌銅駝沒,自愧兒童竹馬迎。衰謝詎堪仍簿領,病慵久已廢杯行。三山不動潮頭過,洶洶江流自不平。行歌坐嘯往來頻,俯仰之間跡已陳。可是猶思建鄴水,卻應喜近洛陽塵。十年遍閱三行闕,四海奔馳一老臣。未有夷吾在江左,柴車空換兩朱輪。
下土花中第一流,移根自笑此生浮。獨依上界清虛府,滿貯青冥沆瀣秋。棱葉風翻低散亂,蒼皮蟲蝕老雕鎪。醉來徑向高寒處,自駕青鸞擁玉虬。蒼蒼珠樹俯寒流,析木津頭戲拍浮。褐鳳摶風朝紫極,硯蟾滴露寫清秋。返魂香倩羅裳貯,礙月枝憑玉斧鎪。夜景未闌清入骨,蕭蕭鱗甲臥癡虬。綠衣年少正風流,手折高枝喜氣浮。三樹獨標仙窟種,四花分占玉壺秋。濃薰藥杵長舂搗,清逼詩肝巧斲鎪。世上紅兒那可比,試將此句問羅虬。
起來霜重滿淮船,更覺今朝分外寒。放閘老兵殊耐冷,一絲不掛下冰灘。
建俗輕生自古然,況逢軍旅更饑年。兩臺相顧長酸鼻,一飯無緣得下咽。發廩救荒寧計日,乞師請命屢箋天。賊平必欲論功報,鎮撫須居戰取先。
匪頒異數待殊勛,閣下鯫生亦與分。壤奠色絲云霧質,天機金縷鳳蛟文。一時光彩生蓬蓽,千載恩榮?典墳。佩服終身傳世世,羹墻旦夕對吾君。
白云湖上華陽山,那得相看不醉還。明日蓬蒿三徑沒,誰憐長史在人間。
聞有古仙客,紫髯九尺軀。浴丹洪崖井,脫屣白玉壺。碧蘚春陰合,寒泉夜月孤。不知千載后,還飲雪精無。
柳簇紅橋綠霧勻,羽林戈戟鎖重闉。朝陽空照俜仃影,長似東街碧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