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樓
露滴甘泉事已休,欲窮多景漫登樓。
云收北固千帆雨,雁帶南淮萬里秋。
夜色和愁迷古渡,天風吹恨到神州。
青山尚在英雄老,休說興亡憶舊游。
露滴甘泉事已休,欲窮多景漫登樓。
云收北固千帆雨,雁帶南淮萬里秋。
夜色和愁迷古渡,天風吹恨到神州。
青山尚在英雄老,休說興亡憶舊游。
甘泉宮露滴的往事早已終結,想要看盡多景樓的景色便隨意登上高樓。云從北固山散去,千帆經歷過風雨;雁群掠過南淮,帶來萬里秋意。夜色裹挾著愁緒籠罩古老的渡口,天風吹送著離恨抵達中原大地。青山依舊矗立,英雄卻已衰老,莫再談論興亡,徒然回憶舊時游蹤。
甘泉:漢代宮殿名,故址在今陜西淳化,此處借指歷史往事。
北固: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臨長江,形勢險要。
南淮:淮河以南地區,南宋時為宋金交界地帶。
神州:指中原地區,代指淪陷的北方國土。
漫:隨意,不經意。
恨:此處指家國離恨,暗含對中原未復的悲愴。
此詩當為詩人登鎮江北固山多景樓時所作。多景樓為北宋所建,俯瞰長江,歷來為文人登臨抒懷之地。結合‘天風吹恨到神州’等句,推測詩作于南宋時期,中原淪陷,詩人面對山河,觸景生情,借古喻今,感慨歷史興亡與家國命運。
全詩以登樓為線索,由歷史往事起筆,繼寫秋景、夜色,終至英雄老去的喟嘆,將個人感慨與家國之思融合,意境蒼涼,情感深沉,體現了詩人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刻思考,是登臨抒懷詩中的佳作。
跪伸霜素剖瑯玕,身墮瑤池魄暗寒。
紅錦晚開云母殿,誰有軒轅古銅片,為持相并照妖看。
曾將心劍作戈矛,一戰名場造化愁。
花錦文章開四面,
時伴庾公看海月,好吟詩斷望潮樓。
諸侯帳下慣新妝,皆怯劉家薄媚娘。
寶髻巧梳金翡翠,
何事不歸巫峽去,故來人世斷人腸。
九衢車馬塵,不染了空人。
暫舍中峰雪,應看內殿春。
齋心無外事,定力見前身。
圣主方崇教,深宜謁紫宸。
樟亭驛上題詩客,
一半尋為山下塵。
世事日隨流水去,
紅花還似白頭人。
山勢棱層入杳冥,
寺形高下趁山行。
象牙床坐蓮花佛,
門前更有清江水,
便是潯陽太守廳。
明日鑾輿欲向東,
守宮金翠帶愁紅。
九門佳氣已西去,
千里花開一夜風。
野寺孤峰上,危樓聳翠微。
卷簾滄海近,洗缽白云飛。
竹影臨經案,松花點衲衣。
日斜登望處,湖畔一僧歸。
地勢連滄海,山名號紫微。
景閑僧坐久,路僻客來稀。
峽影云相照,河流石自圍。
塵喧都不到,安得此忘歸。
一忝鄉書薦,長安未得回。
年光逐渭水,春色上秦臺。
燕掠平蕪去,人沖細雨來。
東風生故里,又過幾花開。
捫云裊棧入青冥,鞿馬鈴騾傍日星。
仰踏劍棱梯萬仞,
若比爭名求利處,尋思此路卻安寧。
人人入蜀謁文翁,
妍丑終須露鏡中。
詩景荒涼難道合,
下客低頭來又去,
暗堆冰炭在深衷。
徙倚仙居繞翠樓,
分明宮漏靜兼秋。
長安夜夜家家月,
幾處笙歌幾處愁。
六出花飛處處飄,
粘窗著砌上寒條。
朱門到曉難盈尺,
盡是三軍喜氣消。
真宰偏饒麗景家,
當春盤出帶根霞。
從開一朵朝衣色,
免踏塵埃看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