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翁卷入山
已送山民歸舊廬
子今復去我何如
漸成老大難為別
早占清閑未是疎
小雨半畦春種藥
寒燈一盞夜修書
有人來問陶貞白
說與華陽何處居
已送山民歸舊廬
子今復去我何如
漸成老大難為別
早占清閑未是疎
小雨半畦春種藥
寒燈一盞夜修書
有人來問陶貞白
說與華陽何處居
已經送山民回到舊居,你如今又要離去我該如何自處?逐漸步入老年更難承受離別,你早占清閑并非對我疏遠。春日細雨中在半畦地里種植草藥,寒夜里一盞孤燈相伴整理書籍。若有人來詢問陶貞白的蹤跡,就告訴他華陽山的隱居之處。
山民:可能指此前送別的山中友人。
子:對翁卷的尊稱。
老大:指年老。
疎(shū):同“疏”,疏遠。
畦(qí):田園中劃分的小塊土地。
修書:整理書籍或著述。
陶貞白:即陶弘景(456-536),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學家,自號華陽隱居,卒謚“貞白先生”。
華陽:山名,在今江蘇句容,陶弘景曾隱居于此。
翁卷為南宋“永嘉四靈”之一,多寫清苦閑淡之趣。此詩或作于晚年,時詩人漸入老境,友人翁卷又將歸隱山居,故借送別表達對離別之嘆與對隱逸生活的認同。
詩以送別為線,前半寫別情難舍,后半想象友人山居之樂,既體現暮年離別的悵惘,也暗含對清閑生活的向往。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是南宋江湖詩派清逸風格的典型體現。
臘至春還早,紅梅次第開。
施朱妝點額,索笑醉含腮。
映雪何人瘦,經霜為汝催。
綺窗深愛護,欣占百花魁。
重陽共報菊花期,
何獨予家尚萼胎。
料汝含英知有意,
特將晚節傲霜來。
怪是重陽風雨惡。東籬把菊寒酸作。醉掾當筵吹帽落。皆寂寞。人間漫說登高樂。
何似今朝開眼目。秋山萬疊尖如削。絕頂連云張錦幕。天摸著。昆崙下看閬風閣。
搔首問天摩巨闕。平生有恨何時雪。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來獨灑憂時血。
畫角一聲天地裂。邊風撼樹驚魂掣。絕影驕驄看并逐。真捷足。將軍應取燕然勒。
桃花馬首桃花放
小雨初收
草綠山郵
春色年年獨自愁
東風一帶河橋柳
柳外朱樓
不上簾鉤
定有愁人樓上頭
日影亦欲出,云陰不知讓。炯炯天之晴,乃為其所障。因而致風雪,自朔漸抵望。有時或狂飛,有時或輕飏。
舞空長漫漫,前后非一狀。城中千百家,何必皆挾纊。平地凍殺雀,合向人腹葬。
我如老阿先,臥起幸無恙。獨恨無大裘,遍覆逮幽曠。計維抉重云,庶令紅日放。
江魚群從稱妻妾,
塞雁聯行號弟兄。
但恐世間真眷屬,
親疏亦是強為名。
已矣天難問,哀哉道竟孤。
風流前輩似,膽略世人無。
緩急謀謨見,尋常尺寸拘。
明時非不用,志士自多迂。
新息任夫子,東坡所父師。
只馀盤叟在,猶乃故家時。
閒撫伊吾劍,吟成綠野詩。
中原遺老盡,舊事有誰知。
水色溶溶薄霧
山光淡淡明沙
試倩漁郎尋去
隔江疑有仙家
一方峭峻絕安排,
立處還同萬仞崖。
盧老倩人書不得,
春日濈濈長莓苔。
縹渺諸天縞雪飛
壚煙初?濕云衣
重來春水迷蒼翠
凄絕蘇闉畫板歸
未縱心年乞退休
年垂八十更何求
相方好事下白屋
帝豈無人記玉樓
綬未必為翁子福
扇安能障彥回羞
吾詩絕似淵明誄
莫遣他人弄筆頭
貌若蝴蜂腿腳纖,
細腰項緊兩頭尖。
遍身黃色金紋理,
百口之中一口鉗。
乍到園亭清處。
面面此君忘去。
把酒挹幽人,仰止七賢高趣。
吳語。
吳語。
弗見滿城風絮。
風雨上于天,
地不擅功名。
無成代有終,
臣道惟利貞。
鬼神實福謙,
天道常惡盈。
勛高多亢梅,
菹醢及鼓英。
淮陰功震主,
奚復夸智能。
亞夫顧尚席,
驕憤何不平。
主非忌寡恩,
臣自昧寅清。
李曾戒齒剛,
孔亦鼎垂銘。
誰從赤松游,
千春仰鴻冥。
紫霞洞里草菲菲,不見宮姬并馬蹄。為是辛王行樂地,至今猶有燕雙飛。
荒涼二十八王陵,風雨年年暗漆鐙。進鳳山中紅躑躅,春來猶自發層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