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洞霄
峰回路轉九重關,一柱擎天鎖翠煙。
斧鑿無痕開六洞,珮環如響萃群仙。
巖前翔涌云根石,林下縈飛玉色泉。
為愛丹霞留物外,經綸事業付他年。
峰回路轉九重關,一柱擎天鎖翠煙。
斧鑿無痕開六洞,珮環如響萃群仙。
巖前翔涌云根石,林下縈飛玉色泉。
為愛丹霞留物外,經綸事業付他年。
山峰回環道路盤旋,穿過重重關隘,一根石柱高聳入云,鎖住山間翠色云煙。仿佛沒有斧鑿痕跡般天然形成六個山洞,玉佩環飾聲響清脆,好似群仙聚集于此。山巖前云朵涌動,云根石姿態各異,樹林下如玉般的泉水縈繞飛濺。因為喜愛這如丹霞般超凡的景色而留于塵世之外,經世治國的事業就留待來年再去實現。
九重關:形容關隘眾多,道路曲折。
一柱擎天:一根石柱支撐著天,形容山勢雄偉。
鎖翠煙:鎖住山間翠色的云煙。
珮環:玉佩和玉環,這里形容聲音清脆。
萃:聚集。
云根石:指山石,古人認為云起于石,故稱云根石。
玉色泉:形容泉水清澈如玉。
丹霞:這里指美麗的景色。
經綸事業:指治理國家的事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在游覽洞霄時,被其奇美景色所震撼,從而暫時放下經世治國的抱負,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洞霄景色,突出景色奇幻清幽的特點。在文學上,以生動筆觸描繪自然景觀,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高超的描寫技巧。
謾驅羸馬走西東,十里官亭萬里通。巨鎮已更今日邑,穹碑猶載昔賢功。依依楊柳妝春色,漠漠埃塵起暮風。遙憶宋家三百載,不將長劍倚空同。
鶼鶼一赤一青衣,比翼多年在翠微。南海有禽皆不北,如何夫婿不歸飛。
雄鳩啼不歇,客散近黃昏。蠟屐粘香絮,單衣繡雨痕。炊煙尋去徑,社鼓望前村。半道牛車至,爭馳入郭門。
翩翩自喜,跌宕青天里。麥鐵杖,鳶肩子。盤空箏夜叫,削草鷹秋起。輕俊也,一場搬弄真兒戲。三十年前事,觸著難忘記。楊花港,桃花寺。鄰童誰更在,老眼頻經此。重拈看,原來依舊情如紙。摩空決起,此事偶然耳。材最小,風偏利。輕狂應有恨,浩蕩憑誰致。須記取,青春牢把長繩繫。已自飛騰遂,也算云霄器。莫浪語,休私喜。送來天上便,望向城頭悸。真險著,老夫只合街頭睡。
紫云樓外擁天香,初見前星帝座旁。庭樂聲長歌燕翼,朝簪色喜動明光。仙巾縹緲尊三弁,環帶玲瓏襲九章。遙聽相君稱賀語,心傾堯日薦霞觴。從臣環極宴披香,帝子趨庭揖在旁。日御舒長延晝景,星輝明潤照天光。沉沉殿幄三云邃,簇簇宮花五采章。四曲漢歌齊祝圣,九賓周衛盡班觴。奉宸班近殿中香,人在金鑾日月旁。魚藻君臣同愷樂,露蕭遐邇荷龍光。已聞幼海歌重潤,更得清風誦十章。嘉會古今應罕遇,未饒西母白云觴。
三亥并游真盛矣,二禪入社亦佳哉。鳳池一段風流事,不欠支郎與辯才。
五年鄉土共棲遲,竹下棋枰月下卮。誓斷黃金期白首,寧知死別即生離。招魂宋玉心如結,作誄安仁鬢漸絲。賴有千秋傳彩筆,片言堪托郢中兒。
石嶺重攀躋,羅坑及暝棲。不辭沖暮雨,政恐踏秋泥。親老愁多病,兒癡睡更啼。艱虞戒前路,不敢候鳴雞。
一點環中照極微,智無功處卻存知。緣思凈盡無馀事,半夜星河斗柄垂。
天門筆勢到閒閒,相國文章玉筍班。從此晉陽方志上,系舟山是讀書山。眼中華屋記生存,舊事無人可共論。老樹婆娑三百尺,青衫還見讀書孫。
芳草無情接遠天,故園西望思綿綿。東風送雨春潮晚,數點桃花飛上船。
東來春色復東流,誰倩春光上客舟。風月有情同飲恨,鶯花無語頓生愁。離亭到處長兼短,別緒牽來夏更秋。莫道春心終不轉,寒梅枝上信長留。
黑山心歷歷,金殿口巴巴。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查。
自君之出矣,適我患禍初。入門悼今昔,顧影憐畸孤。古有鼓盆達,自笑食檗如。石交不在眼,勝談誰見娛。
尋真偶入招提境,覽勝頻登詰曲山。萬古乾坤一俯仰,百年人世幾忙閒。鐘聲繚繞僧初定,樹影參差戶半關。興盡不堪歸去晚,恍然身在五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