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閣見二徐友舊題句
一面見溪水,三邊皆翠微。
晚來虛檻外,秋近白云飛。
重至恰身老,同吟感客非。
靈山自如畫,依舊隔斜暉。
一面見溪水,三邊皆翠微。
晚來虛檻外,秋近白云飛。
重至恰身老,同吟感客非。
靈山自如畫,依舊隔斜暉。
站在閣中,一眼就能看到潺潺溪水,樓閣三面都是青山翠色。傍晚時分,憑倚著空蕩的欄桿,秋意漸濃,白云悠悠飄蕩。再次來到這里,自己已然衰老,與友人一同吟詩,感慨如今物是人非。靈山依舊如畫般美麗,依然隔著那一抹斜暉。
三邊:指樓閣的三面。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虛檻:空蕩的欄桿。
客非:指人事變遷,物是人非。
斜暉:傍晚西斜的陽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舊地重游,看到曾經與友人留下題句的靈山閣,此時自己已年老,友人也可能有了變化,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但詩人個人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心境已不同往昔。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流逝、人事變遷。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莫訝崇高圣與神,為神為圣甫為人。希天即在希賢日,由義難于行義循。灑掃曾聞神所入,心精即是圣之真。果然此道一而已,孟氏當年既示津。
戲馬非芳春,征鴻逆新暑。去住本無心,隱顯不成侶。令德自有鄰,予美胡獨處。東野昔為陰,渭城今欲雨。假寐始難任,沉憂終不去。夜發吳門書,晨集清溪路。中多鶴發人,待子聯膝語。一誦虎林偈,何人不延佇。
老去收身百戰場,厭聞鼓吹奏西涼。憑君剩把珠簾卷,要與青山共此觴。
□老關河暑盡消,辭親遠泛木蘭橈。直沽到處輕移棹,海口過時趁早潮。蜃氣寒凝征旆濕,濤聲晴送片帆遙。他年定省重來日,經此應知興轉饒。
林館碧溪陰,弦歌雜燈影。夜分猶吾伊,學海在人境。
汀郡棠陰有去思,汀庠人說舊經師。此行擬續題名記,教養分明盛一時。
銷金帳暖酒盈觴,醒后依前世慮長。何似白云深處臥,春風一枕夢魂香。
一瀑飛懸萬壑中,晴雷震耳霰彌空。當年失箸人安在,屈指誰稱蓋代雄!
翠云臥石千巖冷,黃葉呼風萬里秋。
京華歲晏饒風雪,況復知交遠相別。金貂貰酒燕市傍,官柳殘條未堪折。客心戀戀不忍發,離歌莫唱《陽關》疊。羨君年少早致身,文章德業追古人。繡衣驄馬向南去,江湖草木含青春。
閱破浮生九十年,從來三樂得天全。情知不是塵中客,兀坐橫琴答圣賢。
臘鼓鼕鼕祀海神。垂髫戴白趁墟人。衣食足,屋廬新。何必桃源始避秦。
朝衙操撾出近午,暮歸斷續卒三伍。鼓聲祇以迎送神,漫把旗旄揭飛虎。鋒交昨者沒旗頭,今晨隊長血髑髏。貴人按轡不為動,但訝日食無珍羞。戎徒抵掌群嘲戲,志士拊膺殊奪氣。朝朝暮暮鼓鼕鼕,蟻聚膻腥了無愧。張侯援枹華三周,禰衡正色披岑牟。世間壯士古未有,此聲慷慨曾聞不。
鏤幡剪勝喜傾朝,不問紆藍與珥貂。群玉參差排晚日,萬花瑣碎動春霄。蕙風已轉東郊綠,柳雪猶低北苑條。從此恩波與溫律,并隨歌頌入咸韶。
春睡足,釵玉自欹斜。立傍鏡臺還胍胍,枕痕纖甲印桃花。來試雨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