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曲
今年寒食好天色,游人踏青行不極。
尋山不憚千里遠,往往啼號濕松柏。
一杯才酹墳上土,祗就墳前便歌舞。
故鄉自有懊惱聲,插腰羊皮小番鼓。
吁嗟悲歡一餉間,但恨死人不能語。
君不見北客紛紛俱落南,先冢盡被胡塵漫。
影堂逢節具飲食,魂魄夜行溪谷山。
今年寒食好天色,游人踏青行不極。
尋山不憚千里遠,往往啼號濕松柏。
一杯才酹墳上土,祗就墳前便歌舞。
故鄉自有懊惱聲,插腰羊皮小番鼓。
吁嗟悲歡一餉間,但恨死人不能語。
君不見北客紛紛俱落南,先冢盡被胡塵漫。
影堂逢節具飲食,魂魄夜行溪谷山。
今年寒食節天氣很好,游人去踏青,走得很遠。人們不怕千里路途去尋山,常常在松柏間啼哭,淚水浸濕了松柏。剛在墳上灑一杯酒祭奠,就在墳前歌舞起來。故鄉傳來懊惱的聲音,有人插著腰敲著羊皮小番鼓。可嘆啊,悲歡就在一瞬間,只恨死去的人不能說話。你沒看到北方的人紛紛南遷,祖先的墳墓都被胡人的塵土覆蓋。影堂逢節日準備好飲食,魂魄卻只能在溪谷山間夜行。
寒食:傳統節日,在清明前一二日,有禁火、掃墓等習俗。
酹: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
祗:同“只”。
一餉間:一會兒。
北客:指北方淪陷區南遷的人。
先冢:祖先的墳墓。
胡塵: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帶來的戰亂塵埃。
影堂:供奉祖先畫像或牌位的地方。
此詩創作于北方淪陷、大量人口南遷時期。當時社會動蕩,百姓生活在戰亂之中,人們被迫離開故鄉,祖先的墳墓也難以顧及。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于寒食節看到人們的種種行為和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映戰亂下人們生活的無奈和對故土、祖先的思念。其特點是情感復雜,通過寒食節場景展現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社會風貌和人民情感的佳作。
旅館再經秋,心煩懶上樓。
年光同過隙,人事且隨流。
骨肉憑書問,鄉關托夢游。
所嗟山郡酒,傾盡只添憂。
昔記披云日,今逾二十年。
聲名俱是夢,恩舊半歸泉。
朱紱慚衰齒,紅妝慘別筵。
離歌正凄切,休更促危弦。
河上關門日日開,古今名利旋堪哀。
終軍壯節埋黃土,
猶驚往歲同袍者,尚逐江東計吏來。
夏夜宴南湖,琴觴興不孤。
月搖天上桂,星泛浦中珠。
助照螢隨舫,添盤筍迸廚。
圣朝思靜默,堪守谷中愚。
曉乘征騎帶犀渠,醉別都門慘袂初。
蓮府望高秦御史,尺組掛身何用處,古來名利盡丘墟。
君不見,馬侍中,氣吞河朔稱英雄;
君不見,韋太尉,奉誠園里蒿棘生,長興街南沙路平。
當時帶礪在何處,清明縱便天使來,一把紙錢風樹杪。
碑文半缺碑堂摧,馬侍中,韋太尉,盛去衰來片時事。
人生倏忽一夢中。
仆射陂西想到時,滿川晴色見旌旗。
馬融閑臥笛聲遠,
唯君此去人多羨,卻是恩深自不知。
去年春似今年春,依舊野花愁殺人。
犍為縣里古城上,時節先從暖處開,北枝未發南枝晚。
江城太守須髯蒼,頃年曾作東周掾,同舍尋春屢開宴。
斗門亭上柳如絲,坐客爭吟云碧句,美人醉贈珊瑚釵。
日往月來何草草,為報時人知不知,看花對酒定無疑。
君看野外孤墳下,
三道狼煙過磧來,
受降城上探旗開。
傳聲卻報邊無事,
自是官軍入抄回。
朝光如飛猶尚可,暮更如箭不容臥。
犍為穿城更漏頻,青春枉向鏡中老,白發虛從愁里生。
曾窺帝里東鄰女,去時只作旦暮期,別后生死俱不知。
風驚粉色入蟬鬢,日中扶杖憩樹陰,仿佛形容認相識。
向予吁嗟還獨語,花開葉落何推遷,屈指數當三十年。
眉頭薤葉同枯葉,夢里長嗟離別多,愁中不覺顏容改。
嘆息人生能幾何。
暴雨逐驚雷,從風忽驟來。
浪驅三島至,江拆二儀開。
勢恐圓樞折,聲疑厚軸摧。
冥心問元化,天眼幾時回。
漢武清齋夜筑壇,自斟明水醮仙官。
殿前玉女移香案,
茂陵煙雨埋弓劍,石馬無聲蔓草寒。
昨夜蕃兵報國仇,
沙州都護破涼州。
黃河九曲今歸漢,
塞外縱橫戰血流。
去年鑷白鬢,鏡里猶堪認年少。
今年鑷白發,少年曾讀古人書,本期獨善安有余。
雖蓋長安一片瓦,妻兒骨肉愁欲來,偏梁閣道歸得否?
長安六月塵亙天,到官只是推誠信,終日兢兢幸無吝。
丞相知憐為小心,山妻稚女悉迎到,時列綠樽酣酒歌。
醉來便向樽前倒,五年老,知奈何?
來日少,去日多。
金錘錘碎黃金鑷
孤戍迢迢蜀路長,
鳥鳴山館客思鄉。
更看絕頂煙霞外,
數樹巖花照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