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四首 其三
春霏霏兮秋靡靡,嘆息賞音人已死。
堪嗟玉雪綴空條,可奈芳蕤逐流水。
融怡艷冶恨欲銷,世間風雨何寂寥。
有誰肯為吹葬簫,往和蟋蟀諧鴟鸮。
春霏霏兮秋靡靡,嘆息賞音人已死。
堪嗟玉雪綴空條,可奈芳蕤逐流水。
融怡艷冶恨欲銷,世間風雨何寂寥。
有誰肯為吹葬簫,往和蟋蟀諧鴟鸮。
春天霧氣彌漫,秋天細雨紛紛,可嘆能欣賞我歌聲的人已離世。潔白如玉的花朵掛在枝頭令人嗟嘆,嬌艷的花朵紛紛凋零實在讓人無奈。花朵嬌艷美好卻惹人愁緒,世間風雨如此寂寥。有誰肯為落花吹奏葬簫,與那蟋蟀和貓頭鷹的聲音相伴。
霏霏:形容雨雪紛紛揚揚的樣子,這里指春天霧氣彌漫。
靡靡:形容細雨連綿。
賞音人:能欣賞音樂、理解心意的人。
堪嗟:可嘆。玉雪:形容花朵潔白如玉。
芳蕤:盛開的花。
融怡艷冶:形容花朵嬌艷美好。
葬簫:吹奏用于喪葬的簫聲。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人生中經歷知音離世、美好不再的階段,當時心境落寞、哀傷,借詩抒發內心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知音難尋和美好易逝的感慨。特點是意境凄美,情感深沉。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表達和較高的語言駕馭能力。
牢落偏州少士夫,一鴟求借是書無。道山堂外長廊下,黃卷如云記石渠。
冰之落落難諧俗,骨重神寒志不降。晚歲自知多傲氣,故人猶幸許同窗。
汨沒京塵度歲華,胸中千緒亂如麻。南風準擬揮談麈,剩費君家木杵茶。
洞簫如縷到尊前,明月高樓夜可憐。何處一聲凄易斷,千家花柳障晴煙。
鐵馬跡消恒岳巔,佛宮舍利尚封鍵。雁門關外一孤塔,閱盡寒陽土堠煙。
并立春風里,鶯聲遠度篁。椀分金露碧,石載紫瓊霜。靈籟生巖壑,流云出洞房。真成對圖畫,樓閣倚青蒼。
南方地卑濕,北客畏蒸暑。晨行螫菵露,水宿射短矢。秦人發謫戍,見行如棄市。今古共一方,今者不獨死。穰穰作家業,鬼妾紛驅使。鴟夷卵翼蕃,小兒半高鼻。元精穿萬化,蕩蕩不可恃。出塞二千里,平沙白如霜。探兵失單于,傳是左賢王。梟鳴金錯竿,士氣慘不揚。中軍一再鼓,萬馬赴敵場。名酋不可得,殺傷略相當。縣鞍盡胡首,前驅橐駝羊。幕府閱五符,半死半裹瘡。天子不錄過,猶侯水中鄉。我本輕黠兒,小少槿閭闬。未知從軍苦,悠悠赴沙瀚。同行五千人,骸骨蓬麻亂。中有脫死者,人各鳥獸竄。間懷大將印,辛苦生還漢。包以襯甲綾,來上長楊殿。憐我不負恩,授印親書贊。一來贖前過,比再軍鋒冠。主公再度遼,油幢坐中堅。憐我鳴吠豎,出入后狨韉。一朝霍家敗,主公忝姻聯。富貴既相關,受禍其固然。我時護屬國,脫命來居延。蹉跎偶不死,彷佛三百年。此來復何幸,皓首朝中天。昔日霍家事,歷歷在眼前。偶行平陽里,細草空芊綿。與卿等輩耳,歲暮愁紅蔫。登高望西北,里數逾五千。誰言龍庭遠,轉盼跨幽燕。喊聲振瓦石,斗志前旌旃。足蹈猛虎尾,手攬饑蛟涎。富貴自有命,此身若浮煙。古來功名士,發跡昉窮邊。不見小盤龍,兜鍪換貂蟬。豈為章句儒,白首埋陳編。見嗤灰與土,黯死吹不然。
菊觴萸豆有佳期,客里逢迎慰所思。不是參軍招不赴,病來烏帽未勝吹。
荷鋤欲訪祥云谷,云出天涯晝寂寥。擬念過從知姓字,秋聲何處有色蕉。
金銀鑄佛坐琉璃,玉樹珍筵供凈儀。殿殿西僧鳴梵唄,福田億萬鞏皇基。
蕭蕭易水表前名,嘆息荊卿事未成。壯士秦廷空浪死,衣冠是日僅偷生。膻塵遂染寒風色,茄管寧知變徵聲。最下流頭經馬飲,春來岸草尚欹傾。
床頭春酒百花香,醉里誰知柿子黃。想道故人消渴久,秋來為摘滿林霜。
三年頻客路,九日又賓州。野圃黃花晚,空江白雁秋。無錢從止酒,有賦倦登樓。回首關山遠,蕭蕭落葉愁。
一門伯仲知誰似,四海文章正數君。何事與予如舊識,由來于世兩相聞。閑官各喜光陰剩,勝地空多物色分。忽復翩然從此去,便應變化上青云。此地相從驚歲晚,登臨況是客歸時。卻將襟抱向誰可,正爾艱難唯子知。情到中年工作惡,別于生世易為悲。梅花盡醉清江上,黯澹西風凍雨垂。
野童擷菜疏移步,客子追程有底忙。茅屋破時偏入畫,布衫洗了曬枯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