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七言三首 其一
寥寥古意少人傳,莫為薰琴只五弦。
夫子縱心方學易,我曹何意便談玄。
神馳洙泗身將老,望斷沅湘眼欲穿。
月白風清如此夜,阿郎不肯上鈞天。
寥寥古意少人傳,莫為薰琴只五弦。
夫子縱心方學易,我曹何意便談玄。
神馳洙泗身將老,望斷沅湘眼欲穿。
月白風清如此夜,阿郎不肯上鈞天。
古代的意趣寥寥無幾且很少有人傳承,不要以為只有五弦的薰琴才有韻味。孔子到了隨心所欲的年紀才開始學習《易經》,我們這些人又有什么資格隨意談論玄理呢。我的心神向往著洙水、泗水畔的儒家圣地,人也漸漸老去,望著沅水、湘水的方向,眼睛都快望穿了。在這月白風清的夜晚,那個人卻不肯升入仙境。
薰琴:相傳為舜帝所彈之琴,有五弦。
夫子:指孔子。縱心:隨心所欲,出自《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學易:孔子晚年喜讀《易經》。
我曹:我們。談玄:談論玄理。
洙泗:洙水和泗水,在山東曲阜,是孔子聚徒講學的地方。
沅湘:沅水和湘水,在湖南,常與屈原相關。
阿郎:這里指代某人。鈞天:神話傳說中天帝住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夠重視,詩人有感于此,懷著對古代文化的尊崇和對現實的憂慮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呼吁傳承古代文化,尊崇儒家精神。其特點是用典巧妙,意境深遠。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文化傳承的思考。
欲訪唐賢跡,城西萬綠曛。四圍山抱郭,一帶樹沾云。臺影自終古,琴聲久不聞。青條何處是,惆悵次山墳。
兩年銷盡詞魂,眼中真短狂生氣。湖南子弟,河南父老,相逢揮淚。幸復松山,騰沖重下,予心稍喜。又傳來捷訊,龍陵落入吾兄手,歡呼起。巖上題名曾記。共相思、一江煙水。而今卻被,殘陽紅濕,埋愁何地。只望旌旗,分師東向,指揮如意。趁杉湖月色,七星秋好,買三花醉。
涼風急。芭蕉細雨聲聲滴。聲聲滴。半床針繡,一燈明滅。良人遠在黔天隔。溪山疊疊愁云濕。愁云濕。魚書沉杳,雁鴻遙絕。
雨腳昏昏掃不空,柴門未覺有春風。晚晴驟喜窗明處,猶倚蒲團附火紅。
臺端久矣著蜚聲,銜命新從冀北行。政教已看歸掌握,師生深喜得宗盟。軺車到處秋風冷,藻鑒懸時夜月明。收拾棟梁應有待,好抒忠赤答升平。
片水靜無塵,青山是四鄰。上天如有意,此地著詩人。吟得物俱盡,罰令生世貧。因來尋古跡,只見石為麟。
枝頭覓遍殘紅,更無蹤。春在斜陽荒草野花中。溪邊樹,堤間路,幾時逢?昨夜夢魂飛過小橋東。
兩載干戈避,荒村暫住家。流年真潦草,此日飽看花。作色香逾媚,無言態欲斜。于君倍鄭重,幾忘在天涯。
已分幾上肉,誰藏腹下刀。安知羊不死,乃復自羊羔。
問訊春山綠萼梅,今年還有幾枝開。主人曳履花香底,誰是漁樵可往來。我亦籬前見野梅,殊非綠萼未全開。稀疏紅顆多纖瘦,啼徹幽禽撲下來。萼綠花仙作爾梅,肯隨塵態向人開。是中只可添風月,興熟遙知得句來。
狗子無佛性,全提摩竭令。才擬犯鋒铓,喪卻窮性命。
何許園林紅蕊新,白門煙柳不勝春。舊游禪客今誰在,惟有山鶯似故人。
上饒山水甲江南,一錫橫飛欲結庵。忽遇至人煙靄外,歸來無語隱松巖。
一旱忽四年,天心忍若此。居鄉無片長,自愧何窮已。溝壑不忍視,一視淚如雨。憑誰請發棠,空飽倉中鼠。
空啼蜀魄怨吳鉤,老大無端倚戍樓。白骨聚鴉寒帶雨,荒城宿虎夜橫秋。一繩度地千年鏡,萬里窺天六月裘。漢水自流秦塞斷,那堪回首白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