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挽近故安撫侍郎龍學劉公 其二
學術原三代,文章自兩京。
公朝推宿德,近世號名卿。
楚俗思羊祜,陳人泣孔明。
平生知己淚,今日為公傾。
學術原三代,文章自兩京。
公朝推宿德,近世號名卿。
楚俗思羊祜,陳人泣孔明。
平生知己淚,今日為公傾。
您的學問追本溯源至夏商周三代,文章有著兩漢時期的風采。在朝廷中,您被推崇為有高尚品德和深厚學識的長者,在近代堪稱著名的公卿。楚地百姓像思念羊祜一樣懷念您,陳地民眾如為孔明落淚般為您悲泣。我這一生為知己而流的淚水,今日都為您傾瀉而出。
原三代:追本溯源到夏商周三代。
兩京:這里指西漢和東漢的京城,代指兩漢時期的文章風格。
公朝:朝廷。
宿德:年高而有德望的人。
楚俗思羊祜:羊祜曾任荊州都督,深得百姓愛戴,去世后百姓為其建碑立廟。這里用此典故表示劉公受楚地百姓愛戴。
陳人泣孔明:孔明輔佐蜀漢,鞠躬盡瘁,去世后陳地百姓悲痛哭泣。這里借指劉公受民眾敬重。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為悼念劉公而作。劉公曾任安撫侍郎龍學之職,在當時朝廷有較高地位和聲望。詩人與劉公應是知己,劉公的去世讓詩人悲痛不已,故而創(chuàng)作此詩表達哀思。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劉公,高度贊揚了劉公的學問、文章和品德功績。其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人們對賢才的敬重和哀悼之情。
日晚投山寺,蕭然異人境。
石房云氣深,苔階雨聲冷。
心清不成寐,篝燈對孤影。
清猿亦可人,長嘯西南頂。
愛君心似我,十載共隨緣。
離別從茲始,音書何處傳。
嶺云迷晚寺,江水入春田。
遙憶歸棲后,松門獨夜禪。
幽人臨澗居,為愛澗中水。
泠泠出云竇,決決漱石齒。
流行本無意,遇坎還自止。
坎深遂成池,寒光映窗幾。
于以鑒禪心,清浄絕塵滓。
唯供種白蓮,不洗聞堯耳。
游人未歸來,芳草又還歇。
悵望江東云,久負山中月。
扁舟在何處,一水不可越。
相思千里間,日暮飛鳥沒。
昔人苦悲秋,我獨愛秋色。
無云天萬里,遠嶠出寒碧。
楓林葉如丹,溪水清見石。
飽雨豆莢肥,經霜栗包拆。
連疇稻正黃,冒野蕎亦白。
籬菊忽盈把,山萸又堪摘。
日月如過鳥,良辰敢虛擲。
青猿頗會意,為我具短策。
西風吹破帽,野興在故屐。
不憚登涉勞,遠訪巢居客。
此客更可人,分我漁樵席。
人生貴適意,何必累形役。
踽踽復睘睘,誰知遠客情。
衰齡余六甲,酷暑畏三庚。
舊業(yè)今何有,秋衣亦未成。
東鄰弄羌管,休作斷腸聲。
修梧散瑤碧,溪水涵清漪。
凡翼毋飲棲,鳳鳥當來儀。
山人以自鳴,俗士安能知。
陵谷可變遷,此志當勿移。
養(yǎng)形而放心,譬若樹抱蝎。
表似內已虛,識者為憯怛。
形瘁或當腴,心蠹不可活。
先民有格言,勿使本先撥。
仙以靜為道,佛以空為宗。
群動本皆靜,萬有體恒空。
服食迷靜趣,仙道不可從。
宴息昧空性,佛理無由通。
或曰空靜殊,斯言吾不庸。
空靜即仙佛,得于此心中。
心乃佛仙質,仙佛心之容。
三法妙而一,脗焉歸大同。
靜寄向空林,于今歲月深。
因知閑趣味,嬾與俗浮沉。
霽雪千峰玉,朝陽萬樹金。
是吾真富貴,不覺動微吟。
歲律又將窮,山房四壁空。
水云蹤不異,松柏性元同。
睡起蹲鴟熟,香消貝葉終。
誰知真樂事,卻在寂寥中。
五井蜿蜒宅,幽深父老言。
傍溪唯見瀑,度嶺始知源。
夾谷斜暉隠,空林夕電翻。
屢聞當旱歲,噀雨出松門。
春泉青似淀,春嶂碧于螺。
遠近隨吾意,芒鞋幽興多。
人生行樂爾,富貴復如何。
難與時人道,風前獨放歌。
閑居已二毛,破屋翳蓬蒿。
短笛清風在,長吟白雪高。
籬腰懸瓠小,柳癭系船牢。
自是嫌機事,寧持抱甕勞。
詩有盛唐風,人稱一代雄。
朱弦終自直,白簡豈能公。
官到升朝止,身隨過電空。
傷心千里馬,力盡畏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