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麥熟 其三
餓喙偏生事,空言不療饑。
誰知歲豐歉,實系國安危。
世變到極處,人心無藉時。
客來談盜賊,相對各愁眉。
餓喙偏生事,空言不療饑。
誰知歲豐歉,實系國安危。
世變到極處,人心無藉時。
客來談盜賊,相對各愁眉。
饑餓的人容易生出事端,空洞的言辭無法解決饑餓問題。誰能知道年成的豐收與歉收,實際上關系到國家的安危。世道的變化到了極點,人心就沒有依靠。客人來談論盜賊之事,彼此相對都愁眉不展。
餓喙:饑餓的人,喙原指鳥嘴,這里借指人嘴。
空言:空洞無用的話。
療饑:解除饑餓。
歲豐歉:年成的豐收與歉收。
無藉:無所依靠。
嘉熙是宋理宗趙昀的年號,己亥年(1239 年)發生大旱荒,庚子年(1240 年)夏麥才成熟。當時南宋社會內憂外患,旱災導致糧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社會矛盾激化,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揭示年成好壞與國家安危的緊密聯系,突出社會動蕩下百姓的艱難處境。其特點是寫實,以樸素語言反映現實。在文學史上展現了當時社會風貌,體現了詩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明日非所期,忽掛窗前樹。延之堂上來,清光肯我顧。顧亦不常留,留亦不常住。人在即百年,幾見當頭遇。問月月無言,此心如有悟。天本有枯時,月豈無缺處。不但且飲酒,共領杯中趣。我醉便酣眠,月亦出門去。
曉出玉鄣門,渡溪復越嶺。茂樹欲參天,盛夏翻清冷。幽壑隱禪關,隔斷塵千頃。側見古亭邊,石照傳奇景。翠峰危以特,壁光闇而炳。詎止鑒須眉,羅列山河影。惟空故生明,惟靜乃能永。昏昏行役者,胡不發深省。
雨聲鳴棧不堪聽,盡日穿云上杳冥。羯鼓催花渾不記,曲中空唱雨霖鈴。
留春無計倚南枝,況是他鄉又別離。尚憶烏髫來問字,曾牽紅袖泥鈔詩。輪蹄苦我成潦倒,風雪憐他好護持。消息只憑青烏使,海天寥廓有人知。
高樓月,倒景入闌干。人眠綺窗影,月在青云端。相攀不可得,空成簾幕寒。
渺渺東風泛酒船。月華為地玉為川。春于紅藥更留連。云路功名方步步,草廬松竹自年年。他時人說二疏賢。
澎湖一窮島,外海稱險隘。東南控制靜,內地安棲息。山童草木荒,潮涸鹽鹵塞。地潟不宜稼,耙犁安所力。波濤狎床幃,蛟鼉輕蜥蝪。肆其虓闞性,溟漲猶偪仄。粟米自東來,未能飽饑膈。修鱗與團介,炰膾無不得。天兵昔東下,萬艘暍荷戟。神畀將軍泉,至今噴湢?。東臨望臺疆,時見山尻脊。西飆會有期,便掛如云席。
時光迅速急如流,一別慈顏幾換秋。墳墓鄉關空杳杳,死生岐路兩悠悠。充饑乳哺恩難報,寄體懷擔力莫酬。想像音容無覓處,春風特地使人愁。才見開爐又閉爐,寒來暑往只須臾。庭前殘雪方消盡,嶺上春云已卷舒。滿目更無心外法,幾人曾悟髻中珠。祖師莫不叮嚀語,自是時人見處粗。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須跨鳳與乘龍。偶因博戲飛神劍,摧卻終南第一峰。
萬里從茲始,扶搖莫暫停。老夫方竄籍,之子幸明經。遠樹含斜日,孤帆起別汀。儒冠良不誤,珍重舊氈青。
玉樓遙隔水中央,星列秋河自作行。裁柳可憐逢落葉,養蠶多為愛絲長。山光吐月當樓滿,溪色搖花入座涼。行過故宮芳草綠,女郎羞說外家妝。
宮鶯漫妒花顏色。蜀道魂無極。幾時上苑與移根。不向蠻鄉煙驛染啼痕。疏疏過盡斜陽雨。一任春歸去。不如小鳥淚能紅。只愛道人裝束舊家風。
蟬翼輕衫杏子紅,紗巾浴罷出簾櫳。風扶綠水蓮初起,云讓青天月正中。香氣似傳肌細膩,光華翻逼眼朦朧。無端惆悵無端喜,一度憑闌幸不空。
鶴蹤一去古今愁,如此湖山如此樓。風景收來全楚月,笛聲吹裂大江秋。晉唐幾日皆陳跡,環顥何年紀再游。我亦有拳椎不碎,攜樽酣酒最高頭。
投真落人世,倏經四九年。睹紛未嘗競,內顧凈且淵。果逢飛行羽,得披紫微仙。攜手浮絳波,絳波春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