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黎明府 其二
縣債三年了,鄉心萬里飛。
一身如許瘦,百姓不妨肥。
買宅憑誰辦,抱琴何處歸。
諸公競推轂,穩去著朝衣。
縣債三年了,鄉心萬里飛。
一身如許瘦,百姓不妨肥。
買宅憑誰辦,抱琴何處歸。
諸公競推轂,穩去著朝衣。
縣里的債務用三年時間還清,思鄉之情如在萬里之外飄飛。你一人如此清瘦,卻讓百姓富足無妨。購置住宅依靠誰來操辦,抱著琴又要回到何處。各位公卿競相舉薦你,穩穩地去朝廷為官吧。
了:完結,還清。
鄉心:思鄉之情。
如許:如此。
推轂:推車前進,比喻推薦人才。
著朝衣:指入朝為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內容推測,當時友人任縣令,歷經三年還清縣債,造福百姓,后得到公卿舉薦將入朝為官,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此詩主旨是贊美友人清廉愛民,表達關切與祝賀。特點是對比鮮明、情感真摯。體現了當時人們對清廉官員的認可與推崇,在反映官員形象與官場生態方面有一定價值。
喔喔雞鳴曉,蕭蕭馬辭櫪。草草名利區,居人少于客。
生期三萬日,童耄半虛擲。修短命半中,憂歡復相敵。
朝提黃金爵,暮造青松宅。來往日相悲,北邙田土窄。
峨峨西天岳,錦繡明翠壁。中有不死鄉,千年無人跡。
心期周太子,下馬拜虛碧。鶴駕如可從,他年執煙策。
五岳徑雖深,遍游心已蕩。
茍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曠。
七十難可期,一丘乃微尚。
遙懷少室山,常恐非吾望。
郊外杏花坼,林間布谷鳴。
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風吹草輕。
無因共沮溺,相與事巖耕。
白首過遺廟,朱輪入故城。
已慚聯左揆,猶喜抗前旌。
曳履忘年舊,彈冠久要情。
重看題壁處,豈羨棄??生。
昔人別館淹留處,卜筑東山學謝家。
業桂半空摧枳棘,曲池平盡隔煙霞。
重開漁浦連天月,更種春園滿地花。
依舊秋風還寂莫,數行衰柳宿啼鴉。
嚴光隱富春,山色谿又碧。
所釣不在魚,揮綸以自適。
余懷慕君子,且欲坐潭石。
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曠望登古臺,臺高極人目。
疊嶂列遠空,閑花雜平陸。
白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覽碑上文,苔侵豈堪讀。
蟬蛻遺虛白,蜺飛入上清。
同人悲劒解,舊友覺衣輕。
黃鵠遙將舉,斑麟儼未行。
惟應鮑靚室,中夜識琴聲。
未登崖谷尋丹灶,且歷軒窗看壁題。
那遇八公生羽翼,空悲七子委塵泥。
舊壇無復翔云鶴,廢壘曾經振鼓鼙。
點檢遺編盡朝菌,應難求望一刀圭。
初歸故鄉陌,極望且徐輪。
近野樵蒸至,平泉煙火新。
農夫饋雞黍,漁子薦霜鱗。
惆悵懷楊仆,慚為關外人。
釣魚朅來春日暖,沿溪不厭舟行緩。
野竹初栽碧玉長,澄潭欲下青絲短。
昔人避世兼避讐,暮棲云外朝悠悠。
我今無事亦如此,赤鯉忽到長竿頭。
泛泛隨波凡幾里,碧莎如煙沙似砥。
瘦壁橫空怪石危,山花鬬日禽爭水。
有時帶月歸扣舷,身閑自是漁家仙。
古栢森然地,修嚴蜀相祠。
一過榮異代,三顧盛當時。
功德流何遠,馨香薦未衰。
敬名探國志,飾像慰甿思。
昔謁從征蓋,今聞擁信旗。
固宜光寵下,有淚刻前碑。
高檻涼風起,清川旭景開。
秋聲向野去,爽氣自山來。
霄外鴻初返,簷間燕已歸。
不因煙雨夕,何處夢陽臺。
匪將履尾求兢惕,那效探雛所患爭。
當路絕群嘗誡暴,為貓驅狝亦先迎。
每推至化宣余力,豈用潛機害爾生。
休逐豺狼止貪戾,好為仁獸答皇明。
金格期初至,飆輪去不停。
山摧武擔石,天隕少微星。
弟子悲徐甲,門人泣蔡經。
空聞留玉舃,猶在阜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