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有吉兇
鵲噪令人喜,鴉噪令人憎。
人心自分別,吉兇屬禽聲。
舜時有鳳鳴,文王時亦鳴。
漢時鳳亦鳴,六朝時亦鳴。
鳳鳴有吉兇,人不子細聽。
鵲噪令人喜,鴉噪令人憎。
人心自分別,吉兇屬禽聲。
舜時有鳳鳴,文王時亦鳴。
漢時鳳亦鳴,六朝時亦鳴。
鳳鳴有吉兇,人不子細聽。
喜鵲啼叫讓人歡喜,烏鴉啼叫讓人厭惡。這是人心自己的分別,卻把吉兇歸結于禽鳥的聲音。舜帝時曾有鳳凰鳴叫,周文王時鳳凰也鳴叫。漢朝時鳳凰鳴叫,六朝時鳳凰同樣鳴叫。鳳凰的鳴叫有吉有兇,只是人們沒有仔細去分辨。
憎:厭惡。
子細:即仔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以禽聲判斷吉兇的迷信觀念,作者借此詩來批判這種不理性的認知。
此詩主旨是批判人們以禽聲定吉兇的迷信思想,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說理清晰。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現象和作者的理性思考。
敕賜端陽扇,云箋五色花。動搖煩暑退,披拂好風斜。法語真堪畏,湯銘恐未加。身心蒙帝力,留與子孫誇。
薰風時候百花零,綠樹陰中舊戶庭。幾度胡床移不倦,數聲茶臼睡初醒。右軍醉寫籠鵝帖,道士親傳相鶴經。莫向西家頻喚酒,墻頭最惜薜蘿青。
遲日千花艷,開簾雙燕飛。好山晴拂漢,遠水靜含暉。細草爭青出,佳人薄暮歸。此時春思亂,未覺向來非。
日月千回數,君名萬遍呼。睡時應入夢,知我斷腸無?
六丁握神斧,搥破云根蒼。嵌空寒液迸,辟此漪瀾堂。堂前羅松柏,白鶴從空翔。掬水偶一盥,瑩然冰玉光。淪茗色味絕,入口回清香。獨立出塵表,曠然百慮忘。
秋才半,淇畔月初斜。千載超然臺下路,龍魂總佑密城花。龍脈潤千家。勤尋訪,思古意咨嗟。騎鶴前賢人已去,長留薪火與新茶,莫負好年華。
顏淵剛且明,已私方可克。曾氏極弘毅,戰兢終易簀。中庸首謹獨,屋漏無愧慝。集義孟子賢,浩然氣充塞。降自漢唐下,誰能踐斯域。河洛程氏興,煥開千載惑。大哉敬義功,外方并內直。致知務窮理,為我開閫閾。踐履極其純,昭然萬世則。晦庵集其全,精微盡剖析。窮理務反躬,萬世立人極。我生今何遲,人亡世已隔。因言求其心,勇猛日不息。逸駕雖難攀,驅馳緊鞭策。鵬鶚不易并,數飛無停翼。敬義兩夾持,知行互相益。擴此天理公,去彼人欲賊。彼我皆丈夫,到頭奚可擇。
南來王氣有南昌,春早行宮納百祥。吳越坐歸江楚合,燕臺曉聽玉鏘鏘。
長鯨何日始行誅,撫髀蒼涼缺唾壺。劉湛安能同管葛,衛青那解學孫吳。取盤枉畫平戎策,聚米難為破敵圖。不及蘭臺班令史,洛陽宮殿賦東都。
西風學得不風流,每怪衰逢末伏秋。一陣清風吹醉帽,故教人見老人頭。
東館編摩近一年,清時多士羨才賢。書成已荷恩光重,命下還聞邑政專。匹馬蕭蕭辭北闕,雙鳧杳杳向南天。建陽此去誰云遠,士庶歡迎錦水邊。
一春多雨少晴光,眼底青春去意忙。已恨點衣紅作陣,才憐滿架雪生香。
來貴長安紙,歸雕季子裘。豪懷君自豁,高詠孰能酬。易水風吹馬,淮河葉灑舟。西齋聽夜雨,別后倍悲秋。
罷釣歸來不系船,淺灘曳止蓼花邊。乾坤縱我疏狂醉,月旦從人品第編。路有荊榛憐礙腳,門無釋衲可談禪。幾時得向仙郎問,何處人間更有天。
嶺徼歲云暮,城樓日正西。隔林時吠犬,遠市更聞雞。吏散思開帙,官閒學灌畦。晚來燈下坐,分火借青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