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趙仁甫宰臨安有武學生張丈相訪酒邊弄刀舞劍甚可觀因成七言縣乃錢王故宮九龍十錦皆其地
風流晉宋時人物,花縣鳴琴調甚新。
不厭開樽留劍客,仍能下榻待詩人。
九龍池館空陳跡,十錦山川自好春。
但見清吟度白日,不知佳政最宜民。
風流晉宋時人物,花縣鳴琴調甚新。
不厭開樽留劍客,仍能下榻待詩人。
九龍池館空陳跡,十錦山川自好春。
但見清吟度白日,不知佳政最宜民。
您有著晉宋時期風流人物的氣質,在這繁花似錦的臨安彈奏著新穎美妙的為政之曲。您不嫌棄地擺開酒杯挽留劍客,還能熱情地留宿款待詩人。九龍池館如今只留下空空的舊跡,十錦山川依舊迎來美好的春天。只見您整日吟詩度日,卻不知您的優良政績最適合百姓。
風流:形容人有才華且不拘禮法,風度瀟灑。
晉宋:指東晉和南朝宋時期,當時文人雅士輩出,文化氛圍濃厚。
花縣:舊時稱縣治為花縣,這里指臨安。
鳴琴:用宓子賤鳴琴而治的典故,指地方官善于理政。
開樽:打開酒器,指擺酒設宴。
下榻:東漢陳蕃專為徐稚設一榻,徐稚來則放下,走則掛起,后稱禮遇賓客為下榻。
九龍池館:錢王故宮的建筑。
十錦山川:指臨安的秀麗山川。
清吟:清雅的吟詠。
佳政:好的政績。
此詩創作于趙仁甫任臨安宰期間。臨安曾是錢王故宮所在地,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當時可能有武學生張丈來訪,趙仁甫熱情款待,詩人目睹此景,有感于趙仁甫的風采和政績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趙仁甫的風度才華、好客重才和優良政績。其特點是用典巧妙,意境悠遠,通過今昔對比增添了歷史感。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贊美和對當地歷史文化的感慨。
俗哆工形似,名存骨亦香。只應署姓氏,端可廢文章。歷下瑯琊在,盲編腐史長。茫茫千萬載,但飲又何妨。
秋城黃葉下,聞笛淚沾衣。乍雨千峰出,殘陽一鳥歸。客貧知己少,鄉遠去人稀。何事荊南道,逢君始可依。
莫思騰踏嘆蹉跎,達者相逢且嘯歌。高論總于流俗迕,深情自向友朋多。酒才中圣無勞勸,筆到顛狂有少訛。忽憶灌畦隨老圃,此生機事合消磨。
舊菊籬邊又開了,故人天際未歸來。
溪上重來兩鬢絲,豈知拙政久猶思。旄倪欲見葉公面,香火共存朱邑祠。爭勸令君持酒盞,不容老子閉車帷。誰言俗薄今非古,我與斯民各秉彝。白布裙襦雪滿顛,攜扶傴僂拜車前。皆言庾氏相因粟,猶是君侯不飲泉。自昔活民須有備,即今去客愧無權。愚公老矣癡如故,長把心燈望后賢。
云水平生一釣綸,扁舟來往楚江濱。自燒綠竹炊新飯,誰道煙消不見人。
躑躅初紅柳作花,五云西上是京華。承平欲奏鈞天樂,莫遣仙舟后別家。
岳王死作圣湖神,展謁英靈碧水濱。如此江山非宋室,可堪關塞又胡塵。千秋冤獄沈三字,萬里長城壞一人。莫道紹興君相往,史書防有化來身。
北極星辰入,山河斧鉞歸。烏爭車鷺疾,雨逆蓋云飛。御柳元搖佩,臺花且襲衣。圣心虛采納,忍使諫書希。
賞雪嘗新酒,忘形孰主賓。心交非市道,情洽見天真。民俗猶趨薄,儒風未返淳。一尊應暫適,終合乞閒身。
三年春色過邊城,萍跡東歸未有程。細細和風紅杏落,涓涓流水碧湖明。花林啜茗添幽興,綠畝觀耕稱野情。何日要荒同入貢,普天鐘鼓樂清平。
亭之西,碧岫齊。秋素景,泛前溪。云光落,露華低。幽人釣,隱士犁。與漻泬,共荒畦。畦中人,孰可攜。榛山出,苓隰迷。思彼美,西方兮。樂莫樂,心所題。悲莫悲,意所刲。
山行日已暮,肩輿度林薄。涼飆凄以清,松子當面落。千山月崔嵬,萬葉雨蕭索。昨夕棹歌行,頗憶溪上樂。月輪轉頭上,溪瀨奏腳底。人行山色中,葉落雨聲里。虛名為一官,游子在萬里。行行重行行,日夕聊復止。
華月光浮玉色醪,涼飔時拂紫■袍。河通閣道流云急,星繞天樞出地高。按舞豈無仙跨鶴,縱吟聊放客揮毫。扁舟近憶樟亭下,曾看魚龍送夜濤。
藤蘿紫綺,曼曼如帷。爰貯清陰,素懷其姿。爰得我心,悠然思之。藤蘿清揚,佳色浥露。獨兮深秀,誰與所慕。糅兮芳菲,誰與所晤。藤蘿紫緌,冉冉纖弱。拂風窈妙,其姿綽綽。中心眷眷,此后何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