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湘潭趙知縣二首 其一
列將朱橫帶,參軍綠染袍。
崇卑知異位,取舍見吾曹。
撫字功深著,歸休道更高。
昆山埋玉去,春浪送行篙。
列將朱橫帶,參軍綠染袍。
崇卑知異位,取舍見吾曹。
撫字功深著,歸休道更高。
昆山埋玉去,春浪送行篙。
將領們腰系朱紅橫帶,參軍身著染綠的官袍。高低貴賤本就地位不同,從取舍之間能看出我們的為人。你安撫百姓的功績顯著,辭官歸隱的品德更高尚。如今你如美玉埋于昆山般逝去,春天的波浪為你的靈船送行。
列將:諸位將領。朱橫帶:朱紅色的橫腰帶,為將領服飾。
參軍:官名。綠染袍:綠色的官袍,為參軍等低級官員服飾。
崇卑:高低、貴賤。異位:不同的地位。
取舍:指行為選擇。吾曹:我們。
撫字:指官吏安撫、體恤百姓。
歸休:辭官退休。
昆山埋玉:比喻杰出的人才逝世。昆山,古代傳說中產玉之地。
行篙:撐船的篙,這里代指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趙知縣去世后,作者為悼念他而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時期,趙知縣在任上有一定功績,辭官后離世,作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趙知縣。特點是通過對比和用典,肯定其功績與品德。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官場生態和人們對賢良官員的敬重。
古玉津園,斜陽照、滿坡蘆荻。渾不見、銅街鐵市,層樓列戟。陰慘慘兮門自鎖,冷清清地船誰摘。繚垣邊、覓個不愁人,如何得。
白玉沓,黃金槅。園芳樂,樓青漆。任凄風苦雨,籠窗動壁。春去鳥啼樊重里,月明花落王根宅。壞廊斜、石獸趁行人,行人嚇。
素空霽雨,聳芙蓉千仞,蒼巖高出。涼浴山河風露下,冷浸一枝秋碧。芳影婆娑,天香縹緲,散滿詩書室。有人吟諷,恍然身世清特。
聞道絕頂凌霄,梯云有路,相近蟾蜍窟。玉宇瓊樓盈尺五,寒氣逼人毛骨。金粟侵衣,檀薰著酒,引上登仙屐。嫦娥微笑,手中擲下三色。
富陽天豁一江明
江上青山縱復橫
早晚隨潮下三折
六橋寒樹遠含情
曾約西林看木犀,
望窮云外只空歸。
十年又見秋風好,
未覺幽芳一夢非。
彤庭分玉節,
次第出京華。
未遠瞻天地,
俱停訪漢槎。
月寒逾散彩,
雪薄不成花。
且莫談桑梓,
王程路尚賒。
世間何沴善侵陵,
強者誰歟抗郁蒸。
萬姓低垂炎海里,
灑然天表見斯亭。
曾聞杜老誚淵明,白首如今未脫情。舐犢有私偏繾綣,斗雞無補屢丁寧。經書卷卷皆存誨,田業些些僅養生。鑒戒不須求遠事,鄉閭成敗足堪懲。
圣主乘龍御萬邦。
慶云翔,化日重光。
群臣拜舞稱壽觴。
載歌天保章。
秋物自能晚,秋聲何足悲。
歡應隨壯去,病已與衰期。
斗遠終難挹,天高不易欺。
此心丘壑戀,匪石恐難移。
半世功名在,
誰為磊落人。
上方憐我直,
公亦愛吾身。
一笑知天近,
頻年厭馬塵。
把麾江上去,
得與客星鄰。
我聞淡山之巖深且幽
崆嵌邃竇堪尋搜
禪龕剝落氣尚古
龍象□徙初誰謀
神仙窟□信有□
功出天造非人侔
谽谺磥砢駭未見
石壁字隱苔侵鎪
山靈疇昔莫□秘
巨蟒豈得于中留
吟來珠璣重滿把
我幸蠟屐欣從游
王廙飛白,右軍之亞。
秋絲猶未斷蓮根,
老去風情敢復論。
爭似放翁身未死,
卅年留夢沈家園。
無計留春去稍遲
落花狼藉草離離
小園漫灑臨歧淚
定有東風再到時
折枝臨水悔教遲,
照影今憐鬢有絲。
已負芡菱消夏約,
白荷垂盡再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