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挽前人二首 其二
反匶逾千里,平生念母慈。
煙霞連杰觀,星斗下平池。
地勝呈金像,神思伏寶龜。
庭前雙玉樹,昌大可前知。
反匶逾千里,平生念母慈。
煙霞連杰觀,星斗下平池。
地勝呈金像,神思伏寶龜。
庭前雙玉樹,昌大可前知。
送回棺柩超過千里之遙,一生都感念母親的慈愛。煙霞與壯麗的樓閣相連,星辰倒映在平靜的池塘。此地勝景中呈現出金像,神奇的思緒好似降伏了寶龜。庭院前有兩棵玉樹,其繁榮昌盛可以預先知曉。
反匶(jiù):匶同“柩”,指送回棺柩。
杰觀:壯麗的樓閣。
平池:平靜的池塘。
神思:神奇的思緒。
寶龜:傳說中具有靈性的龜。
玉樹:常比喻優秀的子弟。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是在有人去世后所作挽詩。可能當時逝者的棺柩從遠方運回,詩人有感于逝者對母親的思念,結合當地的勝景,寫下此詩,表達對逝者的追思和對其家族的祝福。
這首挽詩主旨在于悼念逝者、緬懷親情,同時寄寓對家族的美好愿景。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情感表達相結合,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傳統挽詩的創作風格。
計較平生分閉關,偶然容得近人寰。
春風池沼魚兒戲,暮雨樓臺燕子閑。
假寐塵侵黃卷上,行吟花墜綠苔間。
了無一事撩方寸,自是頹齡令鬢斑。
花邊二小亭,雙跨清渠上。
規模雖甚隘,幽僻良可賞。
幸依佳木陰,未羨大廈廣。
不足延賞朋,攜筇常獨往。
少小溫陵客,于今記昔游。
故人情最厚,嘉句遠相求。
勝事成陳跡,流年換白頭。
僧坊屢題壁,知有舊痕不。
憶時送公公索詩,欲從公醉亦狂辭。
今叨東鎮恩方厚,更過鄰城喜可知。
已分尊前非敵量,獨憐湖上失春期。
江南地煖霜無力,橘綠莼丹蟹自肥。
浩浩雨不止,寥寥風且寒。
敢言裘褐具,尚幸室廬完。
彌月天形晦,無時轍跡干。
田臯何處在,誰復顧蕭蘭。
兩奉清歡到碧塘,再游無奈惜春光。
莎勻古岸添新綠,蝶遶殘花采舊香。
佳木引陰交翡翠,疏林迸筍補筼筜。
從容賞遍西園景,化國偏知日月長。
寒風咽笳鼓,曉月帶旌旛。
觸目傷陳跡,書紳記緒言。
應山藏石槨,夢澤對松門。
逝水何由止,清名后世存。
二紀區區困宦游,相逢莫訝鬢先秋。
清時無補身空老,往事難追涕旋流。
舉世交情憐我少,經旬行色為君留。
何時歸去江湖上,風月同尋范蠡舟。
杖錫窮危頂,茅庵構白云。
軒窗半峰出,鐘磬別山聞。
海月曉同色,爐煙晝雜薰。
莫教深靜處,思慮落塵氛。
吳會多長者,斯人昔所欽。
高材誰復見,令聞獨留今。
松柏開原勢,笳簫送水陰。
安知此吉卜,有子服朝簪。
愆陽六月氣仍驕,多士身勞思亦焦。
膏澤俄隨恩詔溥,螟蝗半逐野云飄。
歲時敢望家聊給,賦歛能供政有條。
鑿井耕田忘帝力,何當鼓腹播民謠。
夢乘鸞鶴到仙家,侍女風流魏月華。
琥珀盞斟千歲酒,琉璃瓶種四時花。
金函藏箓文刊玉,石壁題名篆點沙。
一枕北窗初睡覺,日移門外柳陰斜。
驛騎驅馳萬里身,錦貂渾欲變緇塵。
平生未識行邊地,今日初欣遇故人。
洗眼已驚雙鯉至,相看應訝二毛新。
羨君獨得從軍樂,三歲高陽幕里賓。
始作山陰行,還尋廣陵路。
此身未許閑,長負滄洲趣。
往來古寺居,再與高僧遇。
俗慮雖暫空,勞生竟難訴。
上庠英妙已相陪,隨計觀光亦竝來。
給札偶容親硯席,掄才同是中條枚。
他年闊別常千里,此地過從只兩回。
衰病從來游宴少,為君尊酒喜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