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韻謝張持甫過訪二首 其一
甕牖篝燈一笑同,地爐燒火愧家風。
論財以義輕浮俗,論道歸儒識至公。
行異于時方易沮,理趨于數要深窮。
老來狂斐君無誚,他石猶堪付玉工。
甕牖篝燈一笑同,地爐燒火愧家風。
論財以義輕浮俗,論道歸儒識至公。
行異于時方易沮,理趨于數要深窮。
老來狂斐君無誚,他石猶堪付玉工。
在破窗下對著燈籠一同歡笑,在小火爐旁燒火卻慚愧沒有好家風。談論錢財能堅守道義,就看輕了世俗;探討學問回歸儒家,能明白至理公義。行為與時代不同容易受挫,事理的規律需要深入探究。老來我言辭粗陋你別嘲笑,我的見解如他山之石還可讓良匠雕琢。
甕牖(yǒu):用破甕做窗戶,指貧窮人家。
篝燈:燈籠。
地爐:小火爐。
輕浮俗:看輕世俗。
至公:最公正的道理。
沮:沮喪,受挫。
數:規律。
狂斐:原指說話隨便,這里指言辭粗陋。
誚(qiào):嘲笑。
他石:他山之石,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外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種生活并不富裕的狀態。當時社會可能存在重利輕義等不良風氣,詩人堅守儒家道義,在與友人張持甫交流中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堅守道義和學問的理念。其突出特點是將議論與抒情融合,語言質樸卻富含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追求。
山館絕塵交,唯容謝公屐。洗酌松下泉,題詩澗邊石。吟僧期不來,掩琴坐岑寂。貌此林外影,雨余正凝碧。
燈期舊憶中秋日,節物蕭蕭負酒杯。明月不來空等待,萬家酣寐獨徘徊。從無佗越能長治,曾為江南感故哀。如此江南如此夜,彌天兵氣遏云開。
忽憶江南古莊叟,釣竿歸去拂珊瑚。藥爐已熄勾庚火,書篋閒拋遁甲符。欲與陳陶同啖鲊,祇令張翰遠思鱸。不知別后詩多少,刊到云編戊己無。
桐孫元采嶧陽林,萬里攜來表素心。聊爾贈君為土物,也教人道有知音。
稻秧出水綠初齊,憶在田間把一犁。留滯天涯歸未得,杜鵑何苦向人啼。
千金赤兔匿宛城,一只黃羊奉老營。自古學棋嫌盡殺,大家和局免輸贏。
鶻健呼風急,烏啼促景殘。窟深宜兔蟄,蒲折蔭魚寒。
崇蘭雜蕭艾,薰蕕本自殊。妖秾世所尚,馨香獨何為。時無纕佩者,青青遺路岐。殷勤理蕪穢,勿為塵所欺。
晚涼散步清陰下,一樹古槐當廣廈。畦間雨過井水渾,墻上煙凝日光赭。病來一月不朝參,名姓在朝身在野。要知未許吾獨閒,舍有閒僮廄閒馬。城中塵霧漲天高,披襟誰是同游者。果然此日是匏翁,昨種苦瓜今可把。
逢君滄海心,脫略當世事。疏散義熙人,風流建安氣。文章只掉三寸舌,如瓶注水爭淋漓。先秦遺收汲冢秘,五經發難無留疑。桃源瀟灑衡門里,悠悠逸興東流水。布襪青鞋白苧衣,角巾野服烏皮幾。去年著書梅隴山,今年濯足苔溪灣。身隨幽鳥棲復遠,心與孤云閑復閑。有時山水窮登眺,綠蘿裊裊聞猿嘯。林霜澗雨不逢人,手掇松枝向誰笑。有時中酒高窗眠,飄蕭素發臨風前。胸中況是丘壑美,身外能無纓冕牽。君不見終南青青幾芳草,行人只道長安道。昨日青云相識多,五陵衣馬今如何。
陳橋時比澶州時,香孩兒已易孤兒。取國雖同晉梁術,垂謨遠出漢唐規。榻無他睡東南定,杯可同銷上下疑。五星奎聚今初睹,太平天子好為之。金匱還教臣普記,太原徒嘆德昭癡。燭影難刊湘野錄,苑花空樂侍臣詩。擁道儲君方眾屬,澶淵虜退曷天欺。砌臺不假完釵嗣,遼盟夏款復何期。四十一年流濊澤,濮安懿子守鴻基。豈意南人專倚任,敗壞天下豈非而。女中堯舜除新法,官家此事宜深知。紹圣更元群正落,道君作主萬民離。四兇六賊相終始,兩河三鎮恣胡騎。北轅舉族疇階厲,昏德重昏爾為誰。
一官南北總窮途,浮世逢人笑腐儒。囊里無錢還藥債,門前有客索詩逋。滿天風露鳴蟬亂,萬里煙云旅雁孤。一片歸心留不住,非因故國有莼鱸。
今生自詡已無愁,漫把沈吟放暮秋。歷歷冬風交影過,偶然遺下半分憂。
軒冕豈足戀,田園誠可歡。村村自花柳,物物寄游觀。舊事不復憶,吾生良易安。南窗審容膝,歸去學鯢桓。
古槐僧,古槐僧,何處深居白云里。禪心乍可擬虛空,世事都將等流水。長年禁足不辭山,一日化衣曾入市。閑分碧澗浸楊枝,戲采青松為麈尾。窗間啼鳥寂不聞,掌上□珠聊渡爾。尚嫌宿習除詩句,況肯勞生為妻子。古槐僧,誰得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