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柴監
之子通才不受拘,妙年文史足三余。
司征關市方共二,宴啟華堂正樂胥。
錦帳笙歌香霧繞,禪房風月夜窗虛。
后生取舍能如此,問信寧非遠器歟。
之子通才不受拘,妙年文史足三余。
司征關市方共二,宴啟華堂正樂胥。
錦帳笙歌香霧繞,禪房風月夜窗虛。
后生取舍能如此,問信寧非遠器歟。
這人是個通才不受拘束,年少時文史知識就十分豐富。在關市負責征稅工作,在華麗的廳堂舉辦宴會正歡樂。錦帳里笙歌悠揚,香霧繚繞,禪房外月夜清風,窗戶顯得格外空寂。年輕人能像這樣做出取舍,難道不是有遠大前途的人才嗎?
之子:這個人。
通才:具有多種才能的人。
妙年:年少。
三余:指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后用來指空閑時間。
司征關市:在關市負責征稅工作。
樂胥:歡樂。
錦帳:華麗的帳幕。
信:憑證,這里可引申為前途。
遠器:有遠大前途的人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與柴監交往過程中,看到柴監年少有為、生活豐富且懂得取舍,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柴監的欣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柴監年少多才、懂得取舍,有遠大前途。其特點是通過不同場景的描寫展現人物形象,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和對人才的重視。
孤燈如鬼夜幽幽,
白發頻添照不休。
最是愁人風雨后,
一生心事五更頭。
玄女歸才美,閑官罷更清。
中年多隱痛,垂老淡虛名。
無預北京市,寧非李健生。
酒杯當響碰,天馬要空行。
梧桐葉黃風露清,槿花籬落莎雞鳴。
花間葉底振雙羽,夜涼何處無秋聲。
秋聲嘈嘈斷還續,非絲桐兮復非竹。
冰繭春繰檻外車,寒機曉轉窗前軸。
貧家少婦魂夢驚,起來搔頭向月明。
南鄰北舍悄無語,聽此凄涼淚暗傾。
去年養蠶抵作賦,一絲不得添襦褲。
破衣無絮過殘冬,兒女啼寒雙肘露。
今年二月賣新絲,賣絲得米充腹饑。
荒居蕭條生理薄,冬來依舊寒無衣。
紅樓女兒好顏色,銀甲彈箏按商拍。
滿身羅綺倩人扶,十指何曾親紡績。
秋宵沈沈更漏遲,牙床醉枕珊瑚欹。
芙蓉花嬌殢春夢,耳邊那暇聽莎雞。
莎雞年年報秋節,豈識人間歡怨別。
人間歡怨可奈何,一笑長歌醉明月。
廣陵祠里尋常見,
又向山陽樓外開。
須信月明風露下,
飛仙玉節有時來。
贈別疏籬下,
冬來菊又殘。
只惟三兩朵,
留著自家看。
一湖春水永明寺,
十萬人家豐樂樓。
拄杖暫游休拗折,
舊書山舍在明州。
流盼處,相對兩峰尖。
扇底不防明月上,輕衫微動晚風纖。
聊復為郎淹。
楚使矜夸托子虛,處危猶自說安居。
三人成虎嗟相似,五月遷蟾恨莫如。
天責黌宮皆易塌,風摧花朵罄難書。
西山又報傾盆雨,多難何曾遜國初。
睡起心情懶不禁。最無聊賴是鶯聲。采香徑里喚人行。
卻憶去年今日事,綠楊風暖坐春城。淡煙芳草又清明。
伯起宜橫講殿經,
若為臨賀復廬陵。
朝來冠雀銜三鳣,
敢賀先生自此升。
昔日民居今野花,
燼馀寂寞兩三家。
憑誰為撫流離者,
杜宇聲中落暮霞。
拈花一笑動眉波,妙悟聞香象渡河。
老去逃禪觀自在,閒來證佛拜迦羅。
名心解脫歸真實,梵語皈衣誦密多。
似與梅村身世感,揮毫狂寫晦山歌。
仕路馳驅歲月深,忠勤初見二毛侵。
華嵩中鎮安藩計,江漢東流戀闕心。
樹色官橋添暮景,蟬聲驛路壯秋吟。
遙知建舍甘棠下,處處風清日午陰。
小別恰成悲。忍折長亭弱柳枝。鬯好月圓花正發,相期。聞早歸來莫漫遲。
禁得幾相思。顛到由來為遠離。容易夢尋鶯又喚,醒時。畫里屏山學翠眉。
林迥碧雞飛,花稍露欲晞。
迢迢城漏寂,隱隱寺鐘微。
小店明燈出,殘妝帶月歸。
云津漁唱起,空翠濕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