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書懷寄林玉溪 其三
袞袞日不暇,看看歲又徂。
一生賦茅屋,幾度換桃符。
天肯容吾老,人皆笑我迂。
玉溪何所見,時復問詩癯。
袞袞日不暇,看看歲又徂。
一生賦茅屋,幾度換桃符。
天肯容吾老,人皆笑我迂。
玉溪何所見,時復問詩癯。
日子匆匆忙忙,每天都沒有閑暇,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一生都居住在茅屋中,不知經歷了多少次更換桃符(過年)。上天若肯讓我安度晚年,人們卻都笑我迂腐。玉溪你看到了什么,還時常來詢問我這個清瘦的詩人。
袞袞:形容時間流逝迅速。
徂(cú):過去,逝去。
賦茅屋:指居住在茅屋,生活清苦。
桃符:古代在大門上掛的兩塊畫著門神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后來演變成春聯,這里代指過年。
迂:迂腐,不合時宜。
詩癯(qú):清瘦的詩人,作者自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人生晚年,生活清苦,不被當時的人理解,在歲末之時感慨時光流逝,于是寫下此詩寄給林玉溪。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借歲末書懷,抒發時光易逝、不被理解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的生活狀態和心境。
予有西湖夢,西湖亦夢予。三年成闊別,近事竟何如?況有諸賢在,他時終卜廬。但恐吾歸日,君還軒冕拘。
漢廷九尺人,誰似老方朔。那將一寸金,令足三冬學。餉魚欲自洗,鱗尾光卓犖。我是騎鯨手,聊堪充鹿角。
雪壓寒林萬木垂,經旬不與野人期。蹇驢借得如黃犢,猶怕山橋不敢騎。
重重山外,苒苒流光,又是殘冬時節。小園幽徑,池邊樓畔,翠木嫩條春別。纖蕊輕苞,粉萼染、猩猩鮮血。乍幾日,好景和風,次第一齊催發。天然香艷殊絕。比雙成皎皎,倍增芳潔。去年因遇東歸使,指遠恨、意曾攀折。豈謂浮云,終不放、滿枝明月。但嘆息,時飲金鐘,更繞叢叢繁雪。
鶴汝前來,與余相從,近乎一年。每座隅舉目,看揮大字,窗前側耳,聽誦佳篇。月白風清,天高露下,不肯飛騰亦可憐。雞群里,見雪衣丹頂,空自昂然。星郎明日南遷。待送上秋風千里船。莫因其所好,乘軒受祿,啟其所欲,學道升仙。渠是而今,經綸大手,早取徵書下日邊。長鳴罷,似知余雅意,兩翅翩翩。
盤盤海底石,并樹青瑯玕。至陽生至陰,龍宮常苦寒。揚光炫朝彩,吐氣蒸微瀾。根株歷千載,莫測勞悴端。端如巢居子,草木皮衣冠。超然去人群,取友蹄與翰。日誦黃帝言,浩嘆淚闌干。奈何天下治,必以云為官。佩劍黃金環,咀丹白玉盤。自聞至人德,積熱生肺肝。黃塵日暮起,對面不相看。三山在何處?使我師王韓。聊歌紫芝曲,倚君清夜彈。
安石深源不共朝,共嫌俎豆不逍遙。無邊赤子皆延頸,掩口胡盧獨李遼。
憶昨籃輿出城郭,靈芝軒檻共徘徊。故人短棹今天末,斜日湖山我獨來。
粹德山藏玉,高標木秀林。三朝侍楓禁,列郡憩棠陰。文翰家聲在,規模國計深。蓋棺頭正黑,空負濟時心。
幽居仍薜荔,雅興舊菰蘆。一榻懸東海,孤航領太湖。須髯疑大俠,骨相異潛夫。何事吳閶底,頻年侶博徒。
遍覆仁無外,尊居道可名。就堯方日出,過杞忽天傾。海闊金鳧下,宮開玉鎖鳴。早知龍竟去,鑄鼎不須成。
鐘阜龍蟠第一山,孝陵遙在五云間。四時有典嚴朝謁,簪紱常陪侍從班。
茅齋蓬鬢靜編蒲,誰使擔簦問客途。萬里晴云離塞雁,一天明月繞枝烏。羈愁浩渺夜將半,詩思凄涼歲欲徂。卻羨故人沉醉處,紅樓紅粉擁紅爐。
憶昔論詩不自鐫,上規雅頌復誰先。此弦合為何人絕,重撫遺編一慨然。
闌干柳色含情綠。騷人心比闌干曲。莫道不銷魂。春紅瘦幾分。斜陽花影軟。十二湘簾卷。銀甲上瑤絲。柔情箏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