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高自鄂渚下儀真
鄂渚三千里,南樓看月回。
東園花政好,去歲客重來。
兄弟皆名士,文章動上臺。
傾城傾國色,也用覓良媒。
鄂渚三千里,南樓看月回。
東園花政好,去歲客重來。
兄弟皆名士,文章動上臺。
傾城傾國色,也用覓良媒。
從鄂渚到這里有三千里路程,在南樓賞月后歸來。東園里的花正開得燦爛,去年來過的客人如今再次到訪。您的兄弟都是有名的才士,文章能打動朝廷高官。哪怕有傾國傾城的美貌,也需要尋覓好的媒人。
鄂渚:地名。
南樓:樓名。
政:通“正”。
上臺:指朝廷高官。
傾城傾國色:形容女子美貌。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是杜仲高從鄂渚前往儀真,詩人與之重逢后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與杜仲高交流中,有感于其兄弟才華而創作此詩。
主旨是表達對友人兄弟才華的肯定,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與比喻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和情感表達。
夜來三渚風,晨過臨淮島。
湖中海氣白,城上楚云早。
鱗鱗魚浦帆,漭漭蘆洲草。
川路日浩蕩,惄焉心如搗。
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
范子名屢移,蘧公志常保。
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難道。
忽來枝上囀,還似谷中聲。
乍使香閨靜,偏傷遠客情。
間關難辨處,斷續若頻驚。
玉勒留將久,青樓夢不成。
千門候曉發,萬井報春生。
徒有知音賞,慚非皋鶴鳴。
山月松筱下,月明山景鮮。
聊為高秋酌,復此清夜弦。
晤語方獲志,棲心亦彌年。
尚言興未逸,更理逍遙篇。
墨客鐘張侶,材高吳越珍。
千門來謁帝,駟馬去榮親。
吏邑沿清洛,鄉山指白蘋。
歸期應不遠,當及未央春。
行吏到西華,乃觀三峰壯。
削成元氣中,杰出天河上。
如有飛動色,不知青冥狀。
巨靈安在哉,厥跡猶可望。
方此顧行旅,末由飭仙裝。
蔥蘢記星壇,明滅數云嶂。
良友垂真契,宿心所微尚。
敢投歸山吟,霞徑一相訪。
驅馬擊長劍,行役至蕭關。
悠悠五原上,永眺關河前。
北虜三十萬,此中常控弦。
秦城亙宇宙,漢帝理旌旃。
刁斗鳴不息,羽書日夜傳。
五軍計莫就,三策議空全。
大漠橫萬里,蕭條絕人煙。
孤城當瀚海,落日照祁連。
愴矣苦寒奏,懷哉式微篇。
更悲秦樓月,夜夜出胡天。
驄馬拂繡裳,按兵遼水陽。西分雁門騎,北逐樓煩王。
聞道五軍集,相邀百戰場。風沙暗天起,虜騎森已行。
儒服揖諸將,雄謀吞大荒。金門來見謁,朱紱生輝光。
數年侍御史,稍遷尚書郎。人生志氣立,所貴功業昌。
何必守章句,終年事鉛黃。同時獻賦客,尚在東陵傍。
進軍飛狐北,窮寇勢將變。日落沙塵昏,背河更一戰。
骍馬黃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殺左賢王,歸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見。東出咸陽門,哀哀淚如霰。
片石羊公后,凄涼江水濱。
好辭千古事,墮淚萬家人。
??集占書久,鸞回刻篆新。
不堪相顧恨,文字日生塵。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上方幽且暮,臺殿隱蒙籠。
遠磬秋山里,清猿古木中。
眾溪連竹路,諸嶺共松風。
儻許棲林下,甘成白首翁。
野寺長依止,田家或往還。
老農開古地,夕鳥入寒山。
書劍身同廢,煙霞吏共閑。
豈能將白發,扶杖出人間。
君家楊柳渡,來往落帆過。
綠竹經寒在,青山欲暮多。
薜蘿誠可戀,婚嫁復如何。
無奈閑門外,漁翁夜夜歌。
蕭蕭五馬動,欲別謝臨川。
落日蕪湖色,空山梅冶煙。
江湖通廨舍,楚老拜戈船。
風化東南滿,行舟來去傳。
歸人乘野艇,帶月過江村。
正落寒潮水,相隨夜到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