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庵贊
正法眼,曰破沙盆,曰漏燈盞。
兩段不殊,一倍相反。
鈍置云黃山下老禪魔,匙挑不上,罪不重科。
但未知虛空消殞,畢竟如何。
正法眼,曰破沙盆,曰漏燈盞。
兩段不殊,一倍相反。
鈍置云黃山下老禪魔,匙挑不上,罪不重科。
但未知虛空消殞,畢竟如何。
所謂的正法眼,說它像破碎的沙盆,又說像漏了的燈盞。這兩種說法并無不同,卻又完全相反。這可難為了云黃山下的老禪者,就像用匙子挑東西卻挑不上來,這罪過倒也不用重罰。只是不知道當虛空都消失了,最終會怎樣呢。
正法眼:佛教術語,指正確的佛法見解。
曰破沙盆,曰漏燈盞:這里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破沙盆和漏燈盞都有不完美、有缺陷之意,用來形容對正法眼的一種看法。
鈍置:為難、難為。
云黃山:可能是禪者所在之地。
禪魔:對禪者的一種略帶調侃的稱呼。
匙挑不上:比喻難以把握、理解。
罪不重科:不用重罰。
虛空消殞:指虛空消失,在佛教語境中有深刻的哲學含義。
這首詩可能創作于禪學興盛的時期,當時禪者們熱衷于探討佛法的真諦,對正法眼等概念有諸多的思考和辯論。作者或許是在與云黃山下的禪者交流過程中,有感于對佛法理解的困難和不確定性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佛法的難以理解和對終極真理的探尋。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通俗的語言表達深刻的禪理。在禪詩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當時禪學探討的氛圍和人們對佛法的思考。
平生不解醉,來飲輒頹然。近賴好事人,置我嵇阮間。一酌憂盡忘,數斟思已仙。似同曾點輩,舞此風雩天。人道何所本,乃在羲皇先。如何末代下,莫挽淳風還。淫雨動連月,此日復何年。履運有深懷,酒至已忘言。
千里駒,九肋鱉,九十三年揭日月。生既無言死無說,萬象森羅廣長舌。
零雨蕭騷滴夜眠,送君愁上木蘭船。征途不為南風惡,何限黃鸝碧樹前。
相見渾疑歲月差,衰顏寧復舊時嘉。未應伏櫪終淹驥,卻怪精金尚在沙。身世有涯真逆旅,江湖何處不宜家。明朝又隔錢塘路,云樹微茫眼欲花。
數歲情親托鄰里,飲酒自放寧拘禮。城中故舊四五人,與子不識何為喜。前者較藝列春官,今者薦名登御史。蒹葭蒼蒼白露盈,鳳凰飄飄赤霄起。衡山諸峰云氣高,上有朱鳥飛嗷嗷。洞庭揚波瀟湘接,送子百丈江中艘。芙蓉此時開滿郊,繡衣握節巡江皋。荊潭倡和得從事,長沙幕府待俊髦。豈無他人我獨勞,自古陳力還吾曹。
岳王坐像換戎裝,劫后重修失典章。只恐胥濤春夢里,魂歸難覓舊皮囊。
水榭花臺失舊蹤,新秋風雨罷芙蓉。也知尤物終先壞,恨殺傾城不再逢。墮淚難禁團扇賦,埋愁空起若堂封。魂歸莫向家鄉去,楚水淮山一萬重。
紅旆欲隨巖桂發,丹書應與菊花期。功名信是前庭事,浴了珠娘也未遲。
插秧已蓋田面,疏苗猶逗水光。白鷗飛處極浦,黃犢歸時夕陽。
支離野老畏炎蒸,露坐三更倦不勝。何物能消清夜渴,迎風誰致玉壺冰。
四窗欣大啟,野水曠悠哉。天上亦多事,幾星獨蚤來。煙輝疑遠樹,花氣混香梅。待得宵深吐,光先掌上杯。
忠憤憂時切,風云得路先。官箴循吏傳,家法棣華篇。滅虜兵方急,優賢席屢前。如何天不憖,高冢臥蒼煙。
孤峰立云際,何處忽飛來。千層金碧障,萬疊紫翠堆。坐憶冷泉亭,靜聞秋猿哀。閒情散香墨,陳跡生蒼苔。
開船別西山,逶迤向南浦。帆輕去自速,初不用篙櫓。蒼蒼煙中樹,橐橐響斤斧。一女沙上汲,眾漁洲畔語。我行歲云晏,況復遠儔侶。回首北歸鴻,翩翩下寒渚。
桓山鳥,鳴聲一何悲。嚴父戒二子,分財無嫡支。父死未葬命一遺,兩枝荊華摧一枝。嗚呼桓山鳥,鳴聲實堪悲。死隔別,生流離,百鳥聞之為嗟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