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李居士謁王去非制干三首 其二
僑居無地寄生涯,布襪青鞋著處家。
太乙虛舟想蓮葉,玄都活計問桃花。
不堪眾稚貧為累,坐使孤生發半華。
儻許侏儒均賦粟,不妨老子自餐霞。
僑居無地寄生涯,布襪青鞋著處家。
太乙虛舟想蓮葉,玄都活計問桃花。
不堪眾稚貧為累,坐使孤生發半華。
儻許侏儒均賦粟,不妨老子自餐霞。
旅居他鄉沒有地方安置生活,穿著布襪青鞋處處都當作是家。想象太乙仙人乘虛舟如蓮葉般自在,詢問玄都觀里桃花般的生計。難以承受眾多孩子因貧窮帶來的拖累,致使自己孤獨的頭發半白。倘若能允許像侏儒一樣得到一份糧食,那我也不妨自在地修煉求仙。
僑居:寄居他鄉。
布襪青鞋:指平民的裝束,這里表示隨意自在的生活狀態。
太乙:指太乙仙人。虛舟:空船,常表示自在無拘的狀態。
玄都:玄都觀,唐代道觀,這里借指一種生活境遇。活計:生計。
眾稚:眾多孩子。
坐使:致使。
侏儒:古代宮廷中供人取樂的矮人,這里借指能得到一定的物資供應。賦粟:給予糧食。
餐霞:指修仙求道,不食人間煙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旅居他鄉的困境,生活貧困,要養活眾多孩子,內心渴望能有改善生活的辦法,同時也有超脫世俗的想法。當時的社會環境或許存在一定的動蕩或民生艱難的情況,導致詩人生活不如意。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旅居的困苦和對生活的期盼。其特點是將現實的無奈與超脫的想象相結合,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部分文人的生活狀態和心境。
警露精神異,
沖天羽翼新。
千年一歸日,
誰識令威身。
長憶銜杯處,酕醄尚未闌。
江南正煙雨,樓上恰春寒。
好樹藏鶯密,平蕪徹野寬。
如今無處覓,音信隔波瀾。
致主嘉謀尚未伸,
慨然深志與誰論。
喚回古意琴開匣,
九重夢卜時終在,
莫向深云獨閉門。
雖寄上都眠竹寺,逸情終憶白云端。
閑登鐘阜林泉晚,
常聞秋夕多無寐,月在高臺獨憑欄。
仙鄉景已清,仙子啟琴聲。
秋月空山寂,淳風一夜生。
莎間蟲罷響,松頂鶴初驚。
因感浮華世,誰憐太古情。
離思春來切,誰能慰寂寥。
花飛寒食過,云重楚山遙。
耿耿夢徒往,悠悠鬢易凋。
那堪對明月,獨立水邊橋。
每病風騷路,荒涼人莫游。
惟君還似我,成癖未能休。
舍寐緣孤月,忘形為九秋。
垂名如不朽,那恨雪生頭。
岳寺棲瓶錫,常人親亦難。
病披青衲重,晚剃白髭寒。
烘壁茶煙暗,填溝木葉干。
昔年皆禮謁,頻到碧云端。
危言危行是男兒,倚伏相牽豈足悲。
莫向汀洲時獨立,悠悠斜日照江蘺。
閑來仙觀問希夷,
云滿星壇水滿池。
羽客不知何處去,
洞前花落立多時。
春殘杜宇愁,越客思悠悠。
雨歇孤村里,花飛遠水頭。
微風聲漸咽,高樹血應流。
因此頻回首,家山隔幾州。
道德吾君重,含貞本去華。
因知煉神骨,何必在煙霞。
棋散庭花落,詩成海月斜。
瀛洲舊仙侶,應許寄丹砂。
策杖尋幽客,相攜入竹扃。
野云生晚砌,病鶴立秋庭。
茶美睡心爽,琴清塵慮醒。
輪蹄應少到,門巷草青青。
寥寥陋巷獨扃門,自樂清虛不厭貧。
數局棋中消永日,羨爾朗吟無外事,滄洲何必去垂綸。
暮春滴血一聲聲,
花落年年不忍聽。
帶月莫啼江畔樹,
酒醒游子在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