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寒山送吉州壽侍者奔父母喪
家書報平安,父母沒荒草。
回首寂無覩,閉眼長相照。
合笑不合哭,曠情遠相吊。
雖云樸實頭,掠虛尤不少。
家書報平安,父母沒荒草。
回首寂無覩,閉眼長相照。
合笑不合哭,曠情遠相吊。
雖云樸實頭,掠虛尤不少。
家信傳來報平安,可父母已葬于荒草之中?;仡^卻什么都看不到,只能閉眼在心中長久地與他們的音容笑貌相見。此時應豁達歡笑而非悲傷哭泣,以曠達的情懷在遠方憑吊。雖說這是樸實的道理,但其中不切實際的說法也不少。
沒:埋葬。
覩:同“睹”,看見。
曠情:曠達的情懷。
樸實頭:指樸實的道理。
掠虛:不切實際、虛妄
此詩可能創作于佛教文化盛行的時期,當時佛教思想影響人們對生死的看法。詩人以擬寒山的風格創作,可能是在勸慰吉州壽侍者在面對父母喪亡時,以一種超脫的心態看待生死。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面對親人離世應持有的態度,主張以曠達之心對待。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融合了情感與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特定時期人們對生死的思考。
昔我仕龜城,猶能友寧馨。
記曾??別酒,俄遽隔泉扃。
頃刻成三世,凄涼隔九齡。
魂兮誰與作,吾友許公銘。
勉夫惟有義,為舅可無生。
不是多聞識,那知真重輕。
子從觀處化,身在吉中行。
況復無余憾,堂封勒蔡銘。
舉頭無語望天高,有許功夫歲月慆。
萬灶貔貅仰膏雨,百年事業倚江濤。
云橫紫邏憂千緒,露立蒼生命一毛。
昨夜西風弦月魄,可能無夢到神臯。
尚記少年場,英英兀老蒼。
鄂不齊挺秀,蘭茁竟摧芳。
老盡凌云氣,悲成捉月狂。
若人奇且折,此事費平章。
突兀雙楠樹,翹枝照戶青。
春風吹湑湑,秋雨立亭亭。
蟻夢迷符竹,牛涔兀屏篂。
但令根本在,有茁媚階庭。
已辦書生場屋緣,楓宸入對字三千。
玉階喜得方寸地,屋漏如臨咫尺天。
學自孔顏期用世,道非堯舜莫陳前。
便聽第一鴻臚唱,衣缽如余未足傳。
新陽拆地喚春歸,生意綿綿重此時。
青女卷寒還朔易,朱輪駕暖出咸池。
恩流未滲魚猶涸,禁網雖疏雉或離。
撫事傷時無限意,馮梅折寄故人知。
大明臨照職方州,漢沔江淮澹若油。
剪薙荊榛開蹕路,護持杞梓聳岑樓。
朝綱人為諸公喜,國體誰知志士愁。
讜議胡公不可作,奉常今說有黃侯。
冬十有二月,朞三百六旬。
高懷局宇宙,良會惜參辰。
乘興訪安道,扣窗呼孔賓。
襲人薰蕙若,奪目爛犀珍。
風景干吟筆,林花眩醉裀。
溪山逢舊識,水竹樂閑人。
歲籥逡巡換,春煒次第新。
撫時嗟易失,涉道渺無因。
循物探天運,冥心觀我身。
相期共無斁,不與跡同陳。
清露團火旻,素月分白道。
三湖足秋色,天以賜賀老。
紅蕖正酣酣,翠籊方稍稍。
閑情觀池魚,生意玩庭草。
旨酒常在壺,瑤琴弗離抱。
靈臺儻清明,豈不長壽考。
方朔謾竊桃,安期苦嘗棗。
愿言西風時,眠食常健好。
壯心十五亦狂顛,十五年來洗濯鮮。
負郭元無三畝宅,浮家安有五湖船。
焚香讀易謝來況,飲綠圍紅回長年。
不是柳桃曾作惱,安知世味有妍憐。
早辭天子詔,晚掛大夫車。
文雅三朝舊,風流二祖余。
眼前甲乙石,胸次丙丁書。
自古誰無死,前休得似渠。
紛紛操罟入山林,我自終朝不獲禽。
遠物只知肥遯利,窮幽不問浚恒深。
畢逋啼日滿荒戍,款段行云供醉吟。
宇宙窮空歲遲暮,平沙獨立數寒金。
暫別齋扉數日余,重來整頓案頭書。
硯池干恐蚍蜉入,筆管閑容果臝居。
葉長密留梅實少,筍生多補竹莖疏。
匆匆未暇供吟課,鶑送清聲一起予。
雙岫西南聳,東山小更殊。
形分閩嶺秀,名自隠翁呼。
日映光濃淡,云深色有無。
須憑恕先手,畫作遠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