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寒山送明達二侍者歸蜀
不住有佛處,不住無佛處。
萬里一條鐵,孤鸞無伴侶。
無處不蹉過,有處還卻步。
掛角少羚羊,枯樁多死兔。
達也二十九,興盡復回首。
簡也四十余,寸長竟何有。
人皆笑我愚,我愚學未就。
撲碎古菱花,孰與分妍丑。
不住有佛處,不住無佛處。
萬里一條鐵,孤鸞無伴侶。
無處不蹉過,有處還卻步。
掛角少羚羊,枯樁多死兔。
達也二十九,興盡復回首。
簡也四十余,寸長竟何有。
人皆笑我愚,我愚學未就。
撲碎古菱花,孰與分妍丑。
不停留在有佛的地方,也不停留在無佛的地方。萬里路途如一條鐵般剛硬難行,像孤獨的鸞鳥沒有伴侶。無論何處都會錯過機緣,到了該去之處又退縮。如同少了掛角的羚羊般難以尋覓蹤跡,卻多有守著枯樁的死兔般的愚笨之人。明達你二十九歲,興致盡了又回頭。簡你四十多歲,這點長處又有什么用。人們都笑我愚笨,我是學問還沒學成。把古老的菱花鏡摔碎,誰還能分辨美丑呢。
不住:不停留。
萬里一條鐵:形容路途艱難,像鐵一樣剛硬難行。
孤鸞:孤獨的鸞鳥,比喻孤獨無伴。
蹉過:錯過。
掛角少羚羊:羚羊掛角,比喻詩文意境超脫,這里指難以尋覓的機緣。
枯樁多死兔:化用守株待兔的典故,指愚笨之人。
達:指明達侍者。
簡:可能是另一位侍者。
古菱花:古代的菱花鏡。
妍丑:美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禪宗思想較為流行的時期,詩人與明達等侍者交流修行感悟,看到他們的經歷后有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修行和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圍繞修行和人生感悟,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典故闡述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體現了禪宗詩歌質樸又富含哲理的特色,對研究禪宗思想和文學創作有一定價值。
將軍渡水流澌合,太守彎弧巨石開。但覺誠心通日月,不知生意在風雷。思莼未許歸張翰,結草終當獲杜回。可怪疏狂謫仙子,兼旬浪飲六千杯。
我本人間有發僧,只堪林下續傳燈。君恩強遣司民社,千里江山笑不能。
老去漸同嫫母丑,歸來免效賈胡留。
世味明知可口難,到頭終不換寒酸。直須袖卻和羹手,何必貪居鼎鼐間。
嗟哉寡諧合,蒼發禿不齊。觴至即飲嚼,猶恐逢訶詆。眾人以儒進,我不限吏資。入官養交譽,惟恐不合時。含笑作雅詠,遭罵亦詭隨。出入踐華要,諈諉成其私。積階漸崇貴,剽獵章句辭。鼓頰說古今,證據稱云為。斯世豈可誣,小夫甘自欺。興言發喟嘆,飲者終不知。
千山雪月繞漁磯,寒沁船窗酒暈微。魂斷翠禽香入夢,梅花應笑美人歸。
茅山聽雨結茅茨,意恐紅塵惹鬢絲。步鶴紫苔春滿徑,鳴蛙綠水夜平池。粳稌已足菑畬愿,衣線能忘簠簋思。綵袖魚軒今已矣,黃冠野服總相宜。
后皇降休,介我景福。以玄以黃,黼黻章服。靡邇弗洽,靡遠弗蒙。億萬兆庶,視此成功。
封樹遵同穴,生平此共歸。鏡埋鸞已去,泉掩鳳何飛。薤挽疑笳曲,松風思翟衣。揚名將寵贈,泉路滿光輝。
紅片半隨風,又半隨流水。
白楊雙行行,白馬悲路傍。晨興見曉月,更似發云陽。溧水通吳關,逝川去未央。故人萬化盡,閉骨茅山岡。天上墜玉棺,泉中掩龍章。名飛日月上,義與風云翔。逸氣竟莫展,英圖俄夭傷。楚國一老人,來嗟龔勝亡。有言不可道,雪泣憶蘭芳。
少微山直太微宮,山下樓臺起半空。丹井石床纏地絡,瓊窗翠戶出天風。傳聞仙子常時到,應是神霄有路通。會待九秋明月夜,高吹鐵笛上青蔥。
曙色催仙仗,祥光繞禁闈。門開雙象侍,鐘動萬鴉飛。江漢宗滄海,星辰拱紫微。疏愚亦何幸,每日近清輝。
膝上琴橫,哀愁動離情。指下風生,瀟灑弄清聲。鎖窗前月色明,雕闌外夜氣清。指法輕,助起騷人興,聽,正漏斷人初靜。
兩生更肯從綿蕞,高祖規模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