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趙哦松吐茹異流俗雪中與邦人頌而餞之
自拔千尋俗,瀾從砥柱回。
炎驅旱魃死,涼似故人來。
梅待春開眼,歌催雪薦杯。
荊溪鏡纖悉,是豈負丞哉。
自拔千尋俗,瀾從砥柱回。
炎驅旱魃死,涼似故人來。
梅待春開眼,歌催雪薦杯。
荊溪鏡纖悉,是豈負丞哉。
你自能擺脫那千丈的世俗之流,如中流砥柱讓狂瀾回轉。你帶來的炎威驅走了旱魃,清涼之感就像老友到來。梅花等待著春天睜開眼眸,歌聲催促著在雪中舉杯。荊溪清澈得能照見細微之物,這樣的你怎會辜負縣丞之位呢。
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瀾:波浪。砥柱:山名,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屹立于黃河急流中,因以喻能負重任、支危局的人。
炎:炎熱,這里可理解為官員的威望等帶來的積極影響。旱魃: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
薦杯:舉杯。
荊溪:水名,在江蘇宜興,這里可能代指當地。鏡纖悉:像鏡子一樣能照見細微的東西,形容清澈。
丞:縣丞,官職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當地遭遇了一些困境,如旱災等,而武進趙哦松作為縣丞,以其能力和威望扭轉了局面,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在他離開時,當地百姓為他送行,詩人寫下此詩表達對他的贊美和送別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武進趙哦松的能力和功績,突出他能擺脫世俗、造福百姓。其特點是通過多種意象和表現手法生動展現主人公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地方官員與百姓的關系以及民間的送別文化。
徑煙連野綠,狂癖任迂疏。近囑為兒輩,多辭當仕車。花開仍富貴,鳥喚亦名譽。薄暮過橋外,尋流看白渠。
上苑春寒花信遲,東風不放鎮帷犀。柳塘沙冷回鴛夢,草閣梁深落燕泥。苔蝕井楣蝸觸角,篝連香灺麝凝臍。典衣剩欲銷塵鬢,暖日城南信杖藜。
才過清明春意薄。不見西園,逐日添蕭索。曲徑紅鋪人未覺。燕留鶯勸仍漂泊。猶有去年郊外約。舊賞新情,也擬深深酌。只恐歸來愁夢各。明朝兩處銷眉萼。
青驪去路欲骎骎,回首猶須話此心。一別便成三數月,有疑誰講過誰箴。門外槐花似欲黃,高堂應望促歸裝。個中自有超然處,肯學兒曹一例忙。今朝握手送君歸,馬上薰風拂面吹。不用丁寧防曲學,寒窗久矣共心期。
觸目煙沙馬首重,屠沽何處隱行蹤。竹林酒德同諸阮,洛下才名有二龍。并世猶嗟難遇合,邀歡真自不從容。倦游君且停車騎,待我華陽策短筇。
青青隱隱入煙微,一日看山坐水涯。何事晚來風截斷,偶看白鳥過林時。
出門多路岐,行行慎所之。古人千里謬,所差在毫釐。
此日稱閨秀,三娘復令嫻。貧愁書卷少,病惜筆床閒。組繡憑雙媵,釵鈿買一山。心光憐水月,禪坐碧池間。
清時誰敢愛深山,風雨應慚廈萬間。東國盡容原憲病,西京猶放涑翁閒。詩傳秘閣歌盈耳,藥進慈闈笑強顏。烏鳥情真天鑒在,一封已達九重關。
蕭瑟秋風送雁回,夢魂終夜繞簫臺。年家知我鄉心切,斫鲙羹莼薦酒杯。
經年一室掩重扉,白首逢君共息機。但解馀生聊寄跡,何妨隨地暫相依。天寒埽雪煎香茗,日暮栽云補衲衣。此外山中了無事,數聲清磬鶴飛歸。
新詩字字比瓊瑤,池上相過破寂寥。微雨不消吳市暑,疏松如帶浙江潮。吹笙尚憶前身事,結襪空思往哲遙。京洛故人如問訊,梁鴻猶住伯通橋。
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古。壁松水閣坐何人,若論游魚應著我。
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瞽不聾。不能為公。
山下頂山寺,凄涼丹雘無。不因逢老衲,將謂住樵夫。橋水石嚙齒,門松蘚剝膚。巖深霜信早,晚菊露黃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