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筦榷上巴河蘄黃亂離僅以身免
話到蘄黃只永嘆,不知心作食梅酸。
斷頭自是無降將,嚙指終能媿賀蘭。
變弗知權生亦媿,動才適義死何難。
多君逆旅觀浮俗,尸素墦間一等看。
話到蘄黃只永嘆,不知心作食梅酸。
斷頭自是無降將,嚙指終能媿賀蘭。
變弗知權生亦媿,動才適義死何難。
多君逆旅觀浮俗,尸素墦間一等看。
一談到蘄黃地區的情況就只能長嘆,不知道心里像吃了梅子一樣酸澀。斷頭犧牲的絕不會是投降的將領,就像顏真卿嚙指斥責賀蘭進明那樣忠勇。在變故中不知權變茍且偷生是令人羞愧的,而行動符合正義道義,赴死又有何難。贊賞您在旅途之中觀察這浮薄的世俗,把那些尸位素餐之人都看作一樣的可鄙。
筦榷:指專賣。
永嘆:長嘆。
食梅酸:形容內心酸澀痛苦。
斷頭:指犧牲。
嚙指終能媿賀蘭:唐代安史之亂時,顏真卿派使者向賀蘭進明求救,賀蘭進明按兵不動,顏真卿使者嚙指泣血,賀蘭進明慚愧。這里以此典故贊揚不屈之人。
權:權變。
適義:符合正義。
多:贊賞。
逆旅:旅店,這里指旅途。
尸素:指尸位素餐,空占職位,不盡職守。
墦間:墳墓間,這里指那些不勞而獲、品行不端之人。
此詩創作背景應是蘄黃地區發生戰亂,林君在巴河負責專賣事務,經歷了戰亂僅能保全自身。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生活困苦,而一些官員卻尸位素餐,詩人有感于此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揚忠勇之士,批判茍且偷生之人。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價值觀。
仲冬風日似深秋,白鶴城陰好放舟。天地有期誰不盡,溪山如畫我來游。詩懷酒興逢青眼,舞影歌聲醉白頭。三弄梅花促歸去,一天明月又相留。
孤高來處自天人,末上常先萬物新。不有大寒風氣勢,難開小朵玉精神。冰溪影斗斜斜月,粉鏡妝成澹澹春。直伴東風到青子,多情不逐雪成塵。
秤錘落井,只有秤衡。兩兩相憶,分物不平。方始取出乎錘,忽又失卻秤衡。始去鄰家借覓,衡上不曾釘星。休休,重者從他重,輕者從他輕。
庚元元日耀長庚,萬國衣冠祝圣明。九五天邊懸虎座,八千里外結鷗盟。遼陽戎馬征求急,粵海萑苻殺氣橫。最是一腔饒熱血,老臣何計請長纓。
雨中夜過金沙江,五月渡瀘即此地。兩厓峻極若登天,下視此江如井里。三月頭,九月尾,煙瘴拍天如霧起。我行適當六月末,王事役人安敢避。來從滇池至越巂,畏涂一千三百里。干戈浩蕩豺虎穴,晝不遑寧夜無寐。憶昔先帝征南日,簞食壺漿竟臣妾。撫之以寬來以德,五十馀年為樂國。一朝賊臣肆胸臆,生事邀功作邊隙。可憐三十七部民,魚肉豈能分玉石。君不見南詔安危在一人,莫道今無賽典赤。
睡鴨殘香隔夢聞,曉鶯啼破五更春。千秋萬古蘭窗蝶,只屬行云行雨人。
頹辰落拓秦關路。影事重重難記注。津橋回首十余年,風暖誰知愁日暮。詞人晚歲初相遇。略識玉田微妙處。寒云飛散蟄云歸,巖上無心還逐去。
方舟亭午泊溪沙,杖策重尋羽士家。池涸已荒書帶草,庭幽還見木犀花。松壇乞雨歸應晚,竹屋留詩興獨賒。虛閣疏欄宜晚眺,溪光十里映晴霞。
旦發東郭門,晚憩北山址。乍離城市喧,益羨丘壑美。舍車陟嶇嵚,停策玩清泚。游目蒼崖顛,放情白云里。攀林感落英,涉澗悲逝水。冀憑棲遁蹤,往遇冥寂士。忽見山阿人,彷佛君平起。何當乘素煙,相與嚼丹蕊。牧羊事已乖,鍊石情徒止。長揖謝荒祠,永愧爾兄弟。
是何因清曉雨中來,黃昏雨中歸。戀莽蒼山色,空濛湖水,勝似晴暉。不讀連楹書史,不說卌年非。兀翠搖青處,每自忘機。俯仰平生事業,只詩情悱惻,畫筆霏微。慕高山流水,和者豈云稀。樂相知、風華照我,共吟編、雅意正難違。憑窗好,有松篁近,濃黛沾衣。
擲卻官榮老歲華,門前新系使星槎。瓊花看去惟揚子,玉樹生來似謝家。物色磻溪身正健,鄉心汾水夢還賒。閒云坐閱滄桑遍,白發秋筵進紫霞。
樓船疊鼓大江流,別駕新開南豫州。四郭春驕羅綺色,向來仙客不知愁。
烏江看是半河燈,巨艦徐行類滑冰。小睡未須愁道遠,看山看水過涪陵。
牝廬居然欲半年,甚于水火觀中禪。死生有命固無懼,老病他鄉始可憐。家食舊非鄰院米,藥資今受施僧錢。數間破屋叢書里,誰問洛城盧玉川?
子夜群動息,虛齋敞前楹。美人耿不寐,起弄朱絲繩。肅肅天宇高,璧月流晶熒。霓裳非雅歌,叢桂多古聲。幽懷浩然瀉,紛紛竟何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