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才鐘
井龍欲振茲山靈,忍使夜旦鐘不聲。
西京舊賜禁猶在,即山鑄得蒲牢鳴。
虛文破壁儼如故,縣官正令今重新。
身歸柱后惠文手,加以束縛投諸囹。
夜囹熖發照城闕,燎原不足方其明。
民皆呼吏捄回祿,駿奔稽顙祈玄冥。
及乎鄉邇寂無覩,更欲炙手嗟無因。
朝聞夕報事從貸,雨濡露濯恩如春。
鄉來光亦上牛斗,九疇分野當豐城。
干將獨往莫耶在,延平濤浪今猶腥。
何如坎井蟄不死,雨晹答響如谷神。
百年逸事付僧史,不然簨簴重刊銘。
井龍欲振茲山靈,忍使夜旦鐘不聲。
西京舊賜禁猶在,即山鑄得蒲牢鳴。
虛文破壁儼如故,縣官正令今重新。
身歸柱后惠文手,加以束縛投諸囹。
夜囹熖發照城闕,燎原不足方其明。
民皆呼吏捄回祿,駿奔稽顙祈玄冥。
及乎鄉邇寂無覩,更欲炙手嗟無因。
朝聞夕報事從貸,雨濡露濯恩如春。
鄉來光亦上牛斗,九疇分野當豐城。
干將獨往莫耶在,延平濤浪今猶腥。
何如坎井蟄不死,雨晹答響如谷神。
百年逸事付僧史,不然簨簴重刊銘。
井龍想要振奮這座山的靈氣,怎忍心讓鐘日夜不響。西京過去的賞賜禁令還在,就在山上鑄得鐘發出聲響。鐘上的文字破壁后依然如故,縣官的政令如今重新施行。鐘被交到執法官員手中,被束縛著投入牢獄。夜里牢獄起火照亮城闕,燎原之火也比不上它的明亮。百姓都呼喊官吏來救火災,奔走磕頭祈求玄冥神。等到靠近卻寂靜看不到什么,又想伸手幫忙卻沒有機會。早上聽聞晚上上報事情得到寬免,如雨露滋潤般的恩情如春天般溫暖。過去鐘的光芒也曾上沖牛斗,在九疇分野對應豐城之地。干將劍獨自前往莫邪劍還在,延平的濤浪至今還帶著腥味。哪比得上這坎井之鐘蟄伏不死,晴雨時回應聲響如谷神般靈驗。百年的逸事交付給僧史記載,不然就在鐘架上重新刻銘。
井龍:可能指與井相關的神異之物,象征山的靈氣。
西京:可能指古代的西京,一般指長安。
蒲牢: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好鳴,常被鑄于鐘上。
柱后惠文:指執法官員。
囹:牢獄。
回祿:傳說中的火神,這里指火災。
玄冥:傳說中的水神。
牛斗:星宿名,指牛宿和斗宿。
九疇分野:古代將天下分為九個區域,與星宿對應。
干將、莫耶:古代著名的寶劍。
延平:地名,傳說干將、莫邪劍在此化龍。
坎井:淺井。
雨晹:指晴雨。
谷神:出自《道德經》,有虛懷若谷、變化無窮之意。
簨簴:鐘架。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可能是作者在聽聞辯才鐘的相關逸事后有感而發。當時或許社會上對這口鐘有一些傳說和事件,作者結合這些素材,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以辯才鐘為主題,通過描述鐘的鑄造、遭遇和神奇之處,展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奇幻色彩。運用典故和意象,使詩歌富有歷史感和神秘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于研究地方文化和古代鐘文化有一定價值。
結社當年號白蓮,師心應欲繼前賢。 有時中夜初回定,清磬一聲秋月圓。
溪岑縈繞紅塵外,殿閣欹危翠靄間。 我見老僧無一事,老僧更羨白云閒。
山椒亭榭適徘徊,病膜煩襟斗頓開。 若有塵埃何處隔,此中自是少塵埃。
洗除塵垢訪名藍,不得相逢益自慚。 松桂陰森香火冷,亂云空鎖白蓮庵。
花開蝶滿枝,花落蝶還稀。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
行人何彷徨,隴頭水嗚咽。寒沙戰鬼愁,白骨風霜切。 薄日朦朧秋,怨氣陰云結。殺成邊將名,名著生靈滅。
何敢笑人干祿,自知無分彈冠。只將貧賤博清閑。留取書遮老眼。世上風波任險,門前路徑須寬。心無妄想夢魂安。萬事鶴長鳧短。
萬六千年,是仙椿日月,兩度陽春。根柯不隨物化,那有新陳。戲夸悠久,借時光、驚覺時人。道歷管,階螢萬換,悠然喚做逡巡。 老我百無貪羨,羨天芳壽種,掩冉三辰。謝他流年甲子,已是重輪。人間春狹,只九旬、斗柄標寅。更擬向,椿枝倚數,十分取一為真。
日繹五千言,未說年齡可續。且得襟期蕭散,遠氛囂寵辱。 鬢須白盡秀眉生,來伴老眸綠。人道雪霜林里,有翠松鮮竹。
綠凈貫闤闠,夾岸是樓臺。樓臺分影倒臥,千丈郁崔嵬。此是化人奇變,能使山巔水底,對出兩蓬萊。溪滸有仙觀,苕霅信佳哉。水晶宮,誰著語,半嘲詼。世間那有,如許磊砢棟梁材。每遇天容全碧,仍更蘋風不動,相與夜深來。飲子以明月,凈洗舊塵埃。
衰年腳手倦躋攀,今日憑高一解顏。 驅得江山來目下,化將樓殿出云間。 真人煉藥仙都近,釋子焚香拂界閑。 塵事數來寧易得,后歌須盡夕陽還。
柳條黃盡杏梢新,山翠無非昔日春。 花色笑風春似醉,寂寥惟少賞花人。 憶昔閑粧淡紵衣,一枝紅拂牡丹徽。 無端不入襄王夢,為雨為云到處飛。
東風巷陌暮寒驕。燈火鬧河橋。勝游憶遍錢塘夜,青鸞遠、信斷難招。蕙草情隨雪盡,梨花夢與云銷。客懷先自病無聊。綠酒負金蕉。下幃獨擁香篝睡,春城外、玉漏聲遙。可惜滿街明月,更無人為吹簫。
春衫和淚著。又燕入江南,雁歸衡岳。東風曉來惡。繞西園無緒,淚隨花落。愁鐘恨角。夢無憑、難成易覺。到春來易感,韓香頓減,沉腰如削。 離索。挑燈占信,聽鵲求音,不禁春弱。云輕雨薄。陽臺遠,信難托。念盟釵一股,鸞光兩破,已負秦樓素約。但莫教、嫩綠成陰,把人誤卻。
伯祖剛簡公榕陰圖,先君肯堂翁常欲鑱石, 因循至今。一日震雷從家弟震載觀, 則名公巨筆聯編盈軸,益知我公大節起敬慕於易世之未歇者如此。 雖名光史冊,而圖不多見, 不得無余恨,迺追和自述并名筆勒之石。 侄孫震雷頓首。霅川疑獄獨承當, 敬遠炎炎即館涼。帝子幾曾謀不道, 相臣自弗肯包荒。李貓初劾猶全命, 梁犬重評竟斷腸。甘死如飴行素志, 豈知流入殺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