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趙山中
壺公云雨上,秀整壓全吳。
白眼嫌人俗,玄裳笑鶴癯。
對吟酬蟋蟀,獨酌泛茱萸。
待賦歸來后,商量覓鏡湖。
壺公云雨上,秀整壓全吳。
白眼嫌人俗,玄裳笑鶴癯。
對吟酬蟋蟀,獨酌泛茱萸。
待賦歸來后,商量覓鏡湖。
壺公山在云雨之上,秀麗整齊之貌壓倒整個吳地。我以白眼看待,嫌棄他人庸俗,身著黑衣嘲笑仙鶴清瘦。相對吟詩酬和蟋蟀的鳴聲,獨自飲酒漂浮著茱萸。等我寫好歸隱之賦后,再商量著去鏡湖居住。
壺公:指壺公山,在今福建莆田。
全吳:指吳地,今江浙一帶。
白眼:晉阮籍能為青白眼,見凡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后以“白眼”表示對人的輕蔑。
玄裳:黑色下衣,這里指黑色的衣服。
癯:瘦。
泛茱萸:古時重陽節有飲茱萸酒的習俗。
歸來:指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表達歸隱之意。
鏡湖:在今浙江紹興會稽山北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處于對世俗不滿、渴望歸隱的心境。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令詩人反感的現象,促使其向往自然、追求閑適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隱之情。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表達直接。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個性與追求。
馬上閩關若太行,白云飛處似河陽。寧教帶雨將歸夢,莫更因風度遠鄉。親舍幾回空外憶,宦情偏向此中忘。遙知吏散棠陰下,柱笏行看欲斷腸。
八葉今成九,一枝誰敢雙。野人應補外,賢者亦為邦。夾岸梅臨水,孤帆雪涌江。別愁才半掬,不遣我心降。
乙酉十一月,初四大風時。一城黃葉盡,見書離別辭。細雪觀此心,蒼涼墜從茲。舍身同為塵,埋骨何須疑。繾綣歸永夕,絕響不我欺。年來春草下,請隨風憶之。
四眾飛書請萬松,不消彈指已成功。燈籠證據真談辨,露柱承當不耳聾。梵行細推無處所,戒壇須信塞虛空。無為濟物誰能悉,惟有東垣月拂風。
忽憶家園在眼無,荷舒蘭茂復誰俱。不嫌荏苒歸遲客,秋色相留俟遠夫。
天寶年中一老伶,孤墳三尺舊題名。沉香亭畔曾供奉,太液池邊得從行。蜀道馬騑塵袞袞,梨園人散草盈盈。置君夜雨淋鈴曲,三迭陽關自有情。
寒梅昨夜泄春光,標格依然壓眾芳。裊裊露枝團玉白,輕輕煙蕊簇金黃?,庡唹櫹寮?,雪片飄殘月徑香。卻笑漢宮爭寵女,競將嬌額學新妝。
蘇黃并駕已千年,韻門尖叉豈偶然。蹊徑新開力相敵,問誰真個得薪傳。
自古蛾眉嘆入宮,也多失馬塞垣翁。人間歲月私蟠木,天上雷霆宥爨桐。抱葉蟬吟圜室雨,倚空鸞嘯半巖風。屋梁月落疑顏色,時見殘缸幾穗紅。
金商鳴素節,瑤律屆先秋。始見西陵月,嬋娟滄海頭。清規臨夜滿,澄影際天浮。媚浦沈珠迥,凝波凈練收。常懸鳷鵲署,初照鳳凰丘。碧落宵同映,銀潢曉共流。梁園生綺夢,陳榭感芳憂。爽洽征人袂,光含思婦樓。玉臺情未已,鸞鏡影空流。詎惜盈虧屢,仍知晦朔周。關山隨別騎,淇水送行舟。愿逐馀輝去,蘭臺奉夕游。
萬乘巡行遠,三靈佑護多。旌旄隨大纛,鼓鐸雜鳴駝。麗日浮黃傘,微風送玉珂。臣心如草色,不斷到灤河。
洞戶陰森翠霧開,十年三度夢中來。殷勤為問松頭鶴,白發登高更幾回。赤城下瞰碧云遮,喬木深林氣自嘉。老瓦盆空無過客,一軒風雨負黃花。
憐君好兄弟,留宿喜相親。鄰寺鐘聞早,風窗燭剪頻。共傾今夜酒,同是異鄉人。莫謂相知少,交情久見真。
丈人日暮看芙蓉,湘水西來第幾峰。兔穎刺天無屬我,今為松桂主人公。
賈生晁錯總佻輕,博陸營平亦好兵。地節三年誰作相,胡天漢地各春生。人倫大變歲二百,蕭曹以來誰在心。相業更生王吉疏,文學春秋猶未深。趙禹張湯網未收,外人董偃化方流。丞相但看漢故事,何但宣皇不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