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口
待曉出山口,溟蒙雨乍晴。
始知經盡險,終得坦然平。
草樹開春意,川原豁眼明。
吏民當自信,竹馬不須迎。
待曉出山口,溟蒙雨乍晴。
始知經盡險,終得坦然平。
草樹開春意,川原豁眼明。
吏民當自信,竹馬不須迎。
等到天亮走出山口,雨霧迷茫中雨剛剛停。這才知道經歷了所有艱險,最終能坦然踏上平坦之路。草木樹木展現出春天的生機,河川平原讓人眼界豁然開朗。官吏百姓應當自信自強,不必騎著竹馬前來迎接。
待曉:等到天亮。
溟蒙:形容雨霧迷茫的樣子。
乍晴:剛剛放晴。
坦然平:指道路平坦,也寓意心境坦然。
豁眼明:讓人眼界開闊明亮。
竹馬:兒童以竹竿當馬騎,這里指百姓歡迎官員的一種方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經歷了一段艱難的行程,可能是在赴任或出行途中經過山口。當時或許社會環境有一定的不穩定因素,詩人借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并勸慰百姓。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經歷艱難后的感悟和對百姓的關懷。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的人生態度和為官情懷。
禽鳥春風樂與同,有將理趣道儒宗。
兩朝褒賞衣冠舊,一德充融禮樂隆。
天地無心馳電馬,人民有望慰云龍。
余年八十無全食,獨抱青山繼祖風。
日月跳丸逝不留,吟蛩得意蛻蟬憂。
終更末伏應無暑,望見中元便有秋。
風爽氣先青草動,雨涼心共白蓮幽。
誰能跨鶴乘西顥,三十三天取次游。
山人昨日到,野棠連夜開。
啼鵑背山去,流鶑度水來。
草長留款步,花殘勸余杯。
于焉早復暮,行坐摘青梅。
掩關作夏計,長日獨清坐。
戎葵競自花,安榴粲成朵。
時芳詎容歇,幽賞無不可。
微風忽吹來,諒亦深知我。
病腳冬逾甚,羈懷老自驚。
生前終有役,隠去更須名。
褐短愁紉婦,文疎愧屬兄。
何時了婚嫁,一意學躬耕。
履聲推早達,日燕自林泉。
浮世若無死,貴人真是仙。
從容將八袠,掩忽便千年。
墓上青松合,豐碑竟不鐫。
閱盡衣冠盛事圖,三魁同郡古來無。
詞科得雋真鴻筆,仙籍聯榮總巨儒。
此日姓名輝石刻,他年步武接天衢。
浯溪更把元勛勒,借借休聲震八區。
何處飛來縹緲中,人間惟有畫圖同。
兩層簾幕垂無地,一片笙簫起半空。
巖竹倒添秋水碧,渚蓮平接夕陽紅。
游人未達蒙莊旨,虛倚欄干面面風。
一不得向,二不得背。
絲毫及不盡,古鏡生瑕颣。
拈起鐵蒺蔾,一時俱擊碎。
從教大地黑漫漫,它家自有通人會。
愛重吟來句,和經一處安。
亦知將作佛,何訝不為官。
楚塞烽煙靜,淮波柳絮殘。
疑根深未指,欲往愧飛翰。
乘興入孤村,神凝秋水間。
菊開嫌徑小,荷盡覺池寬。
林影懸崖屋,鐘聲何處山。
清游殊未倦,初月照松關。
先生天下名,有耳誰不知。區區以蠡測,于海徒贅辭。
弟子事先生,丱角以至斯。文章起嬰慕,德行隨蕭規。
昨聞掛衣冠,固共識者疑。豈期平生學,終鬰不得施。
先生健而武,神志元未衰。每登漁隠堂,再拜奉履綦。
留我坐終日,誨我忘其疲。送我出重門,行步又若飛。
或捉筆大書,或脫口賦詩。或時幾酌我,自倒金屈巵。
我出謂客言,先生壽期頤。上為天下賀,下以賀吾師。
在郊一角麟,藏六五總龜。先生固高世,而世肯我違。
情知渭濱載,謾道淵明歸。果然一札下,未覺十年遲。
堂堂孝廟史,當代誰宜為。二十八年間,凡事公見之。
英靈果在天,筆削詎敢私。矧惟陛下圣,益重黃發咨。
湖山晚無用,遭逢乃今茲。先生顧謂我,萬物各有時。
坐久思行步,因而上野亭。
日兼梅雨落,山接稻田青。
何術銷終訟,連朝役瘦形。
早知還走俗,不用學通經。
士生弊于文,其實乃無用。
今年州縣間,朋友多不貢。
桔槔旱而工,已得輕抱甕。
大舜舉皋陶,乃曰選于眾。
重來尋野興,淡月半松林。
一寺儼如昨,雙溪清到今。
亂余僧改貌,秋老客驚心。
自覺身如寄,山林滋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