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同末伏會眾春園
七夕今同末伏辰,方塘陶暑集珍群。
嬌鸎萬囀風前曲,秀嶺千層水上云。
幽鷺倚蒲真入畫,香荷擎酒不須熏。
天孫莫衒機頭巧,倒載歸來豈羨君。
七夕今同末伏辰,方塘陶暑集珍群。
嬌鸎萬囀風前曲,秀嶺千層水上云。
幽鷺倚蒲真入畫,香荷擎酒不須熏。
天孫莫衒機頭巧,倒載歸來豈羨君。
七夕節如今正趕上末伏的日子,在方塘邊消暑,聚集了眾多賢才。嬌鶯在風前婉轉啼鳴,如美妙的樂曲;秀麗的山巒層層疊疊,倒映在水上,與云朵相映成趣。幽靜的白鷺倚靠在蒲草旁,真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卷;香荷仿佛擎著美酒,無需熏香就已自帶芬芳。織女啊,你不要炫耀自己織布的技巧,我們倒載而歸的快樂,哪里會羨慕你呢。
七夕:農歷七月初七,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末伏: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
陶暑:消暑。
珍群:指眾多賢才。
天孫:指織女。
衒:炫耀。
倒載:指醉倒在車上,形容盡興而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是在七夕與末伏重合的日子,詩人與友人在眾春園聚會,面對眼前美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安定,詩人能有閑暇與友人相聚賞景。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七夕末伏聚會時的美好場景,展現自然之美和聚會之樂。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意境優美,情感表達灑脫。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生活情趣。
婆娑吳越問前朝,來往空江送落潮。佳句全從僧舍得,雄心半向酒家消。寒山到處客雙屐,野艇無人掛一瓢。不為西風傷歲暮,亂云歸去臥金焦。
思往事,花月正朦朧。玉燕風斜云鬢上,金猊香盡畫屏中。半醉倚輕紅。
皎潔珠江月,照君江上樓。閒看沙際鶴,皓皓自為儔。遠水接青漢,涼風吹素秋。當杯須盡醉,戶下即東流。
看你青春入我瞳,娉婷得似玉玲瓏。穿裙刻意挑長短,著粉隨心抹淡濃。愁憊懶,喜從容。閑來花徑數蓬蓬。枝頭中意先輕取,卻道輸如昨日紅。
愛日經檐煖,游蜂撲紙窗。吾生豈拘束,一笑俯濤江。
迢迢游客子,歲暮感山川。鼓角流殘夜,星河轉舊年。扁舟寒水側,故國白云邊。未展經時志,孤心魏闕懸。
三冬文史總空虛,獨有施行寬大書。坐對南墻千個竹,何妨留客煮園蔬。
伊昔弦歌治,能聲著海隅。升堂想遺跡,勵志欲齊驅。
留侯之孫瓊玉相,翛然夐立洞八荒。顏如梅花開曉芳,曲眉煙霏婉清揚。朗吟碧空古洞章,飄風流鈴韻何長。璧月瑩瑩夜未央,天壇萬籟鳴清商。歸來人間寄徜徉,寒山冱谷開云房。層冰嵯峨照座光,虬龍松檜交青蒼。飛廉怒號滕六狂,舞霰不作天花香。四檐銀竹聲琳瑯,山鬼獨宿神蛇藏。漁童樵豎凍欲僵,先生兀然方坐忘。虛室生白萃吉祥,金魅不躍龍不驤。華池神水淡汪汪,開元丹田內煒煌。幽齋無人隙軒窗,云封茶灶籠筆床。故人山陰回酒航,老鶴赤壁愁橫江。神游清都朝帝鄉,珍珠為樓玉為堂。群真環佩參翱翔,皆騎素麒白鳳凰。塵中六月川氣黃,我行汗雨如迸漿。桂舟無楫川無梁,安得送我置汝旁。衣之織女青霓裳,酌以西母玻璃觴。頓令煩歊化清涼,毛骨爽颯三千霜。
潞水方舟慰合并,維揚杯酒別愁生。余過吳會驚秋早,君泊秦淮對月明。飭治久知經術富,讞疑先借法曹行。雙魚一水非難達,莫忘吾兼吏隱情。
三更月當天,坐久攬衣起。回思鄉國間,清光只如此。香傳桂子風,露滴藕花水。對景不盤桓,后夜徒為耳。
況味年來老比丘,禪房三伏得遲留。連宵雨作垂垂曉,十口家貧盻盻秋。熟未先須伺禾黍,有無何暇問衣裘。半生枉卻親燈火,一事不成空白頭。
舊夢吳門月,新游上國春。居留琴作伴,行有藥隨身。欲學壺中客,還為物外人。自緣忘世累,非欲事沈淪。
千金高堰合,百頃浚源開。翻逢積翠浪,更識昆明灰。猿嘯風還急,雞鳴潮即來。時看青雀舫,遙逐桂舟回。
美人其猶龍,渴飲金泉水。水狹又飛去,一息蓬池耳。是時天氣清,眾綠事盥洗。遐征溘埃風,長袂躡螭尾。天階甫一尺,民社猶千里。還須手帝澤,為俗洗瘡痏。馀力裁新詩,或可代封匭。宛宛黃柳絲,錐錐雜花垂。柳解織別愁,花能送春歸。思君遠行邁,游子心依依。有弦不解揮,有鏡不復治。豈是真不能,持此欲遺誰。河梁此時曲,淚為生別滋。但期如水萍,所寄良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