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縝太傅之任洋州
昔年疆場寵雙旌,官寄洋州實治并。
今喜遠民留上意,故求賢守紹家聲。
升云仙跡唐祠古,踏石春游??水清。
時閱吏文應笑我,從前銜署只虛名。
昔年疆場寵雙旌,官寄洋州實治并。
今喜遠民留上意,故求賢守紹家聲。
升云仙跡唐祠古,踏石春游??水清。
時閱吏文應笑我,從前銜署只虛名。
過去您在疆場備受恩寵,手持雙旌,官職雖在洋州,實際治理并州。如今欣喜遠方百姓能讓皇上留意,所以皇上尋求賢能太守來繼承家族聲譽。升云處有唐代古祠留存仙跡,踏石春游時??水清澈。您時常批閱吏文,定會笑我,從前的官銜名號不過是個虛名。
雙旌:唐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這里指受朝廷重用。
官寄:官職任命。
治并:實際治理并州。
上意:皇上的心意。
賢守:賢能的太守。
紹家聲:繼承家族聲譽。
升云仙跡:可能指當地有傳說仙人升云的地方。
??水:當地的一條河流。
吏文:官吏的文書。
銜署:官銜名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韓縝是北宋大臣,此詩應是韓縝前往洋州任職時所作。當時北宋官場重視官員治理地方的能力,韓縝因賢能被派往洋州,詩人寫詩表達對他的期許和贊美,同時也感慨自身。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韓縝的賢能和功績,突出他受朝廷重視前往洋州任職。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贊美與感慨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官場的一些情況和文人之間的交流。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樓閣秋深寒乍切。卻下珠簾,閑看玲瓏月。檻外木樨黃噴雪。樽前笑倩阿儂折。煮茗翻書儂自別。遙夜深心,直恁低聲說。早是回腸憐斷絕。欞紗影淡金波滅。
空庭羅雀網,應似翟侯居。多病惟尋藥,忘機不著書。僧來留石鼎,人在典金魚。惟有南窗睡,春來分不疏。不從山下住,若個似山家。留地教移竹,開門自掃花。林疏容鶴臥,溪凈怕云遮。落日杖藜去,塍頭看稻牙。
只覺秋悲苦,那堪別賦工。予瞻南去雁,爾望北來風。寒日疏籬菊,清霜落井桐。江湖夕照里,登眺許誰同。
吾江最盛傘墩梅,每到春來次第開。廿七年前曾過此,梅花應笑我重來。
展轉平生罔極恩,光榮何念不乾坤。蠹魚白首雖經笥,黃紙青山果墓門。富貴許人生死到,孝慈為分古今存。山齋可到題詩意,大舜曾參欲與論。
廚庫對僧堂,三門朝佛殿。南來與北來,一見一切見。
鬧市來登此小樓,頓開胸臆豁雙眸。門前瀲滟花溪漾,窗后扶疏桂木稠。風駘蕩,鳥啁啾,遙山一段岫云浮。從茲有客尋常至,看山看水消百憂。
昨夜薰風入舜韶,君王未御正衙朝。陽暉已得前星助,陰沴潛隨夜雨消。
滿山飛白鶴,幾處傍青霄。蜃氣深盤寺,鐘聲落應潮。荒臺秦砌古,臥石漢功標。心戀身難住,臨風一望遙。
未跨門時已不疑,小空看屋大空隨。莫教古佛堂消息,蹉過同茶共飯時。
佳果東來濯錦江,楚謠萍實亦堪雙。王家珍重來禽帖,青李櫻桃總受降。
赤夏炎炎似火流,路懶陽驕樹盡愁。鳥聲聽更幽。我行殊未休。
去歲龍門點額回,魚箋寄我報難裁。尚懸白璧連城價,今見珠厓絳帳開。海國晴空標五指,郡山回首望三臺。天池自是鯤鵬地,看爾摶風擊浪才。
只道臘溪派,安知霄漢通。巽功居習坎,理脈法包蒙。匯似山陰曲,磻如渭上潨。循流方宛轉,入海即浺瀜。蔭樹窺天鏡,垂綸挹道風。磯因岡腹便,臺借石唇隆。始泛溪翁棹,期回地主驄。魚鳧疑物色,荷柳艷遭逢。恩到波光動,名榮里望崇。向來孤往興,猶自水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