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廷對竹
一紀前曾對此君,依然軒檻喜重親。
丹心自覺同高節,青眼相看似故人。
不雜囂塵終冷淡,飽經霜雪尚精神。
樞廷豈是琴樽伴,會約幽居稱幅巾。
一紀前曾對此君,依然軒檻喜重親。
丹心自覺同高節,青眼相看似故人。
不雜囂塵終冷淡,飽經霜雪尚精神。
樞廷豈是琴樽伴,會約幽居稱幅巾。
十二年前我曾面對這竹子,如今依舊在欄桿邊欣喜地再次親近它。我自覺一片丹心如同竹子的高風亮節,我以青眼相看,它就像我的老朋友。它不沾染喧囂塵埃,始終保持著淡泊,飽經霜雪卻依舊精神抖擻。宮廷中樞之地并非適合與琴酒相伴賞竹之處,我打算隱居,頭戴幅巾與它相伴。
一紀:十二年。此君:指竹子。
軒檻:欄桿。重親:再次親近。
丹心:赤誠之心。高節:指竹子的高風亮節。
青眼:表示對人喜愛或尊重。
囂塵:喧囂的塵埃,比喻世俗的紛擾。
樞廷:宮廷中樞之地。琴樽:琴和酒,指悠閑的生活。
幅巾:古代男子用絹一幅束發,是一種表示閑適的裝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宮廷中樞任職一段時間后,看到竹子回憶起往昔,感慨竹子的品格,結合宮廷的環境,從而產生了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可能當時社會官場存在一些紛擾,詩人渴望追求一種寧靜、高潔的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借竹言志,贊美竹子的品格并表達自己的追求。其特點是托物言志手法運用巧妙,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審美。
吾生慚松獨,天賦比樗散。學道才窺藩,圣門未容款。
老來憂患集,鵻草經濕暵。衣帶垂有余,樗腹無可坦。
跫然喜君至,肯就我乎館。一醉老瓦盆,寧用玻璃碗。
春風正駘蕩,柳暗月欲滿。蚩蚩萬物類,混化胎與卵。
吾儕幸襟靈,詩書足相伴。浩然天宇內,未暇論修短。
揚雄正希顏,曾子豈顧管。希聲非折楊,下士每大莞。
金秀皆垂穎,山園特有光。
牽牛高暈碧,滴露小勻黃。
老讀離騷傳,兒尋急就章。
杜門觀化物,吾得傲羲皇。
漢時長安雪一丈,少陵有詩不吾誑。今年廣陵雪一尺,忍寒長作縮龜狀。
從來窮巷說多泥,自是泥深勞拄杖。閉門不出動經旬,出門無路將何向。
故人乃遺咫尺書,遠祝長須問無恙。濕薪如桂米如珠,有突不黔旦逾望。
但攜古鼎燒黃連,香穗流珠凝碧帳。??崒窗間石數峰,氣凌太華嵩衡上。
黃楊冬青壓余滋,碧幢羽蓋排仙仗。蒿廬頼有此清絕,興來何用山陰訪。
飛鴻似帶燕山書,重冰怕結黃河浪。玄冥得意愈自嬌,歲律回春未全壯。
吾君曲軫天下寒,語到三軍真挾纊。自憐難備絕域使,規模但可山中相。
起來舉手祝羲車,何日金篦開眼障。
有道持危國,無人識素書。
屢驚時易失,更覺意難如。
莽莽旌旗暗,紛紛組綬紆。
白云一天地,今日又遷居。
恭誦親征詔,戈矛與子偕。
叛徒三鼓竭,凱奏八音諧。
上主開宣室,群公擁泰階。
慚無經濟學,感激漫裝懷。
西風吹露斝,晴日駕香輿。
羨彼根莖茂,憐予齒發疏。
功成身老健,重味笑軒渠。
甘谷誰能汲,瓶甖走莫徐。
浩蕩乾坤曉,凄涼客路窮。
小舟輕劈浪,宿霧密糊空。
累重苦無飯,時危甘轉蓬。
但聞淮上賊,不敢視江東。
誅茅自結林中屋,林密先刪百竿竹。
南山獻狀漏南亭,北路行歌喧北曲。
誰知江海蔡中郎,歲晚棲棲泊嶺陽。
未有浄名方丈室,小齋聊寄錦江航。
勸君須學逃名隠,題揭徒然絢黛粉。
請看鄭圃四十年,妙在不知而不慍。
我今亦住茅竹間,身世渾如系纜船。
空洞之中何所有,圣門勛業浩無邊。
此君且伴幽人趣,時來豈不茅連茹。
瓶罍果醉兩三人,會約伊渠杖藜去。
枯木巖前煙嶂昏,羚羊掛角覓無門。
玉梭暗擲千峰外,一線虛通曉色分。
孤迥迥,絕瘢痕,萬古寒潭攪不渾。
正坐當堂金殿冷,回頭盡是我兒孫。
西方有幻師,以利行幻術。利他乃甘言,自利則其實。曾微證形象,顧喜論恍惚。可憐億兆人,明智百無一。泯然俱受紿,寧以鬼自怵。疑怖既迫心,祈禱便屈膝。千載浮屠氏,個個提一律。
云長忠烈士,蜀漢凜三杰。許身初擇義,遇主益秉節。一受先主知,不為曹公屈。最后圍樊城,許南已無拂。智畧孫吳儔,議徙股膽栗。惜哉片言戾,壯志遂紆鬰。至今想英風,使我竦毛骨。
廟祀禮則宜,為國有典秩。而彼天臺僧,相此山水窟。欲繕廬而處,假靈宣鬼物。章鄉城近止,將軍此焉沒。斯人兼畏仰,吾計行可必。唱云暴悍魂,巖壑擅營室。從吾受凈戒,父子歸命佛。
初猶未赫烜,靈響沉寂謐。奈何無盡翁,作記極詞筆。一毛成萬鈞,財施日盈溢。精藍敞千柱,城旦洶溟渤。捐身養惰游,小智之所弗。而況正直神,肯徇智顓汩。
永懷王跡熄,異說競蠭出。圣言甚微眇,學士迷祖述。佛徒竊其柄,高坐弄拳拂。翕張性命說,自謂了生滅。孤標類清遠,陰趣盡攘奪。凡民何足算,吾黨是可嫉。
終始莽如夢,變化暗若漆。矧希有漏因,便怛無常猝。推波而助瀾,司寇莫能詰。豈惟茲一廟,淫祀如發密。誰將驅緇褐,南畝畀巾幘。幽明無俶擾,典祀不相昵。坐令宇宙間,禮樂興炳蔚。
背淮轅楚過三吳,鐵軸膏輪每疾驅。
千里未能歸北客,一觴來此別西湖。
門門燈火動今夜,步步溪山迎故吾。
明日歸潮君看取,浪花堆里嘯檣烏。
洪河滔滔,撼野摧山。砥柱中立,獨當狂瀾。
敵勢焰焰,動植俱殘。公俯視之,若螢燐然。
知無不為,獨殿中原。方事北討,將以身先。
赤羽若日,朱旗絳天。二賊巧沮,行或止還。
雖醢二賊,奚足償焉。奪之遽矣,中外悲嘆。
月壓梨花墜,風扶柳絮新。
故園寒食路,回首踏青人。
萬竅方號籟,千山忽涌銀。
擁衾聽窈眇,舉盞寄經綸。
浩蕩寰中意,逍遙物外身。
賡歌咸當律,謔浪亦淘真。
又理沙邊棹,將浮雪后春。
蘭亭非達者,空嘆跡成陳。
節物怱怱度,邊烽幸不傳。
名花空雨墮,秀樹已云連。
孤負杯蓮倒,蕭條燭蕊偏。
但欣民小泰,凝寢有爐煙。
名章絡繹走陪臺,得對春風一笑開。
樓外未知明月出,袖中疑有夜光來。
秀如王子登門竹,味勝曹公止渴梅。
已向歌謠挹和氣,預知豐稔變污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