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崔國博西亭喜雨
暑雨滂然僅作霖,連宵殊未擴陰森。
全祛下土將焚患,盡識高穹不忍心。
斗厭埃氛開眾目,了無煩熱自吾襟。
當軒倍勝松風過,何必清音一弄琴。
暑雨滂然僅作霖,連宵殊未擴陰森。
全祛下土將焚患,盡識高穹不忍心。
斗厭埃氛開眾目,了無煩熱自吾襟。
當軒倍勝松風過,何必清音一弄琴。
暑天下起了大雨,雖有降雨但還沒形成大片陰涼。這雨完全消除了大地即將被酷熱焚燒的隱患,讓人們都知道上天有憐憫之心。人們都討厭塵埃霧氣,這場雨讓大家眼前一亮,我衣襟間也沒了煩熱。在亭軒前賞雨比松間風拂過還愜意,何必再去撫琴聽那清音呢。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滂然:形容雨下得很大。
作霖:降雨。
擴陰森:形成大片陰涼。
祛:消除。
高穹:指上天。
斗:通“陡”,突然。
了無:完全沒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和內容推測,當時正值暑熱天氣,久旱盼雨,一場大雨降臨,詩人應友人崔國博之邀,以次韻的方式創作此詩,表達對這場雨的喜悅。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喜雨帶來的益處。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銳感受和對生活小事的詩意表達。
幾人曾識離騷面,說與蘭花枉自開。卻是樵夫生鼻孔,擔頭帶得入城來。
中空發駕辯,清聲間陵阿。鄭客一在坐,自以延露和。至音久寥寂,窊靡世共歌。俚耳不可尚,竽瑟將奈何。
調鞭徐傍夕陽亭,繡箙雕弧架雁翎。夾路萬人齊指處,碧天遙墮海東青。
薰風無路入珠簾,三尺冰綃怕汗黏。低喚小鬟推繡戶,雙彎自濯玉纖纖。
青衫未白首,已嘆掩新阡??迍e自今日,書來才去年。功因鐘鼎記,名賴友朋傳。平昔圍棋笑,臨枰更泫然。
不愁春盡絮隨風,但喜丹砂入頰紅。流落天涯先有讖,摩挲金狄會當同。蘧蘧未必都非夢,了了方知不落空。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將地獄等天宮。
迷不自迷,對悟立迷。悟不自悟,因迷說悟。悟乃迷之體,迷乃悟之用。青天白日,切忌說夢。
妙年勛業在,正千載、會風云。有橫槊新詩,投壺雅唱,將武儒文。風流圣朝人物,算錦衣、難避軟紅塵。瓊島羽林清曉,紫垣星月黃昏。悠悠軒旆下東秦。賓客滿于門。看戲彩萱堂,揮金置酒,和氣回春。平生事,忠與孝,但圖忠、云路莫因循。此去秋光正好,龍墀再荷新恩。
今夜彭城月,樓頭又許高。故鄉千里別,浮世百年勞。酒力消殘夢,詩懷起舊豪。西風稻粱雁,江海去嗷嗷。
三春正美。是霽景融和,韶華如綺。夾岸香紅,登墻粉白,開遍故園桃李。畫舸繡簾高卷,錦轂朱軒低倚。對此際,向池臺好處,爭傾綠蟻。醉里。須醒悟,些子芳菲,造物都謾你。一瞬光陰,霎時蜂蝶,還付落花流水。我有大丹九轉,真個長春不死。待得了,把高歌清賞,隨緣而已。
端居閱元文,云是古苔編。中有羽化術,煉服可延年。中夜養玄牝,積虛成自然。朝餐沆瀣糧,夕飲玉醴泉。東邀青童君,西揖金母前。笑攀若木枝,頫見昆吾顛。茲事茍不繆,吾將命求旃。
人間懷璧能為罪,今日天家念匹夫。持是安歸應自省,兵戈豺虎塞前途。
雙丸耳畔雪花明,九陌長安任意行。片語樓中無處覓,夜飛龍蹻入青城。
七月宮車駕,西陵觀闕新。風云悲厚夜,羽衛異時巡。落月低金爵,秋蕪暗石麟。威靈凜如在,善繼有天倫。
一藤碎踏兩山云,看盡朝嵐與夕曛。留得如來舍身相,共敲蒼雪了爐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