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純仁司封移漕京西
衰拙何堪定繹騷,使臺猶喜會英髦。
治財絕擾常先恕,移用皆宜似不勞。
此去任賢終漕挽,幾時當路壓風濤。
家聲莫擬君能紹,日看青云步步高。
衰拙何堪定繹騷,使臺猶喜會英髦。
治財絕擾常先恕,移用皆宜似不勞。
此去任賢終漕挽,幾時當路壓風濤。
家聲莫擬君能紹,日看青云步步高。
我衰老笨拙怎能平定紛擾,好在使臺能與英才相聚。你理財時杜絕紛擾常先寬容,調配使用都很合適好像不費力氣。此次你去任用賢才最終負責漕運,不知何時能在要位上力壓風濤。你能繼承家族聲望,且看你如青云般步步高升。
衰拙:衰老笨拙。
繹騷:紛擾。
使臺:指官府。
英髦:英才。
治財:理財。
移用:調配使用。
漕挽:漕運。
當路:居要位。
家聲:家族聲望。
紹:繼承。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范純仁調任京西負責漕運,詩人寫下此詩為其送行,可能處于一個政治相對穩定,重視人才任用的時期,詩人與范純仁交好,對其才能和家族聲望頗為認可。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表達祝福。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直白。體現了詩人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東出昭關日,倉皇去路遙。漁人憐贈劍,市吏識吹簫。楚郢鞭荒墓,吳江起怒潮。因思臣子節,千古一魂消。
百戰曾經七尺軀,先登親奪繡蝥弧。知君不用尚書貴,夜夜青天泣灌夫。
忽憶曾來蜑子船,煙波萬頃對安眠。向來親切渾拋卻,卻聽傍人名字傳。
萬方既寧謐,二老亦興起。皇風播九州,賢路隘百里。錢唐雖古邑,人民半凋毀。持危與扶顛,非公疇可倚。胡為移他邑,又使風俗美。貳丞何人斯,譜乘自天水。
沙邊一樹誰家李,歲歲逢渠白作堆。滿眼青山衣袂濕,又隨春雨過江來。
殘月供愁,斷鴻傳恨,新來苦作春蠶困。今生無分惜嬋娟,他生可有鴛鴦分。翠被寒侵,金爐香盡。千回百轉無人問。贈君那得覓明珠,空余雙淚憑君認。
興如張翰在莼鱸,愁似三閭屈大夫。桑梓旋開樵父徑,夢魂稀到帝王都。病登山閤思黃鵠,淚灑丘園掃綠蕪。群盜不休戎馬亂,厭聽州郡說飛芻。
在俗修真,居塵出世,當以悟性為先。處心清靜,常守定中禪。見素少思寡欲,忘人我、隨分安然。行藏處,瀟瀟灑灑,渴飲倦來眠。問歸根復命,還須立鼎,煉汞烹鉛。遇采鉛時節,把火先扇。握固則云藏煙聚,運動則斗轉星旋。半時內,玄機成象,月白照青天。
匠石屢不顧,定匪明堂材。淵客屢不采,定匪明月胎。十年三棄置,中情空自哀。傷哉吾道非,豈乏干時媒。嘆彼行役苦,畏茲年鬢催。進退兩躑躅,坐立空徘徊。升斗豈吾志,結念居南陔。
曉風欲濕翠霞襟,何處雞聲接遠砧。催動蹣跚春腳步,喚醒旖旎夢光陰。馀寒不管詩肩瘦,老眼無妨霧色深。料得南山向陽地,手栽桃李已成林。
樓倚長衢欲暮,瞥見神仙伴侶。微傅粉,攏梳頭,隱映畫簾開處。無語,無緒,慢曳羅裙歸去。
愛玄真子吟佳句,笑老姜公用直鉤。一片水鄉供活計,四時風月在扁舟。
城腳粼粼水一陂,水邊楊柳映旌旂。青郊綠野無窮意,寒食清明三月時。
為貪奇賞到山齋,玉樹琪花擁斷崖。瀹茗半宵勤瓦鼎,采梅今日試芒鞋。來年沃衍占豐歲,塵土清空愜素懷。白戰舊盟誰愿續,一尊同此系詩牌。
節序信流邁,川途仍阻修。那知逢九日,復此對孤舟。村晚楓鳴葉,沙寒雁叫儔。爛柯應在眼,未插菊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