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端明殿學士工部尚書致仕清源王公挽辭二首 其二
世德承槐蔭,朝評許棟材。
都堂陪八座,近府阻三階。
燕閣清宵閉,佳城白日開。
南阡有一去,冠蓋不重回。
世德承槐蔭,朝評許棟材。
都堂陪八座,近府阻三階。
燕閣清宵閉,佳城白日開。
南阡有一去,冠蓋不重回。
家族美德承續著先輩的庇蔭,朝廷評價認可他是棟梁之材。曾在都堂陪伴高官,卻未能登上更高的官位。燕閣在清宵關閉,墳墓在白日開啟。他走向南郊墓地一去不返,那些達官貴人的車駕也不會再回來。
世德:家族世代相傳的美德。
槐蔭:比喻先輩的庇蔭。
朝評:朝廷的評價。
棟材:棟梁之材,比喻能擔負國家重任的人。
都堂:唐、宋時尚書省長官處理政務的廳堂,這里泛指朝廷重要機構。
八座:封建時代高級官員。
近府:接近宰相之位。
三階:即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這里指高位。
燕閣:指辦公的地方。
佳城:指墓地。
南阡:南郊的墓地。
冠蓋:指達官貴人。
此詩應是在清源王公去世后所作。王公生前曾任端明殿學士、工部尚書等職,在朝廷有一定地位。詩人可能與王公有交往或對其有所了解,在其去世后,為表達對他的追思和敬意而創作此挽辭。
這首挽辭主旨是悼念清源王公。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通過對王公才能、經歷和離世的描述,展現其一生。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挽辭這一文學體裁對逝者的緬懷作用。
靈洲通藝苑,仙液類詞源。曉直趨常早,宸居靜不喧。鹓鴻時并集,霄漢近孤騫。何似群鳴者,荒煙傍海村。
顥顥氣薄暮,蔌蔌清衾單。階前水光裂,樹上雪花團。庭鶴哀以立,云雞肅且寒。方東有苦淚,承夜非膏蘭。從此永黯削,萱葉焉能寬。
溪上昨日風雨來,溪上船子沖潮回。白鷗微茫波島嶼,綠樹恍惚迷塵埃。煙昏氣黑夜滂渤,石梁茅屋多傾頹。壺公畫里何悠哉,寫此世外之蓬萊。弱水不渡良可哀。
駿步由來不可追,污流馀子費奔馳。誰言直待南遷后,始是江西不幸時。
高松怪石險生姿,潑眼煙云好作詩。三十六峰魂夢繞,待得高人說與知。
持節初營海上山,金銀樓閣出人間。仙衣七日乘風下,玉管雙飛載月還。濁酒休論身外事,丹砂能駐鏡中顏。采真恰遇瑤臺客,后夜云車未可扳。
短褐不掩軒,伏劍赴遠道。一夕度重關,春郊哭芳草。芳草碧色黃河波,王孫不歸愁奈何。當時灑血向何地,歲月今巳三年多。萬帳叢中拾遺骼,胡人悲號漢人擗。羈魂何用束榆皮,男子從來收馬革。憶昔何人正當路,若翁上書凡兩度。請纓直欲系單于,借劍親將斬師傅。圣主如天萬類容,奪官謫向邊城去。曹操沽名不殺賢,終付禰衡與黃祖。黃祖曾操江夏符,薊門今亦近穹廬。逐臣猶自心孤憤,結客邊庭欲破胡。胡騎南來塵拍天,漢兵漢馬踏成煙。漢吏愁將伏漢法,漢首函將虜級傳。將函漢虜渾閒事,傷心忽墮孤臣淚。飛書直是罵轅門,散金況復埋殤士。埋殤士,罵轅門,君不殺人人殺君。青天颯然白日昏,浮云作雨有時晴。只今萬方仰圣明,子出北塞予南征。為傾斗酒都門外,篋里龍泉幾度鳴。
僻徑無車馬,沿流看捕魚。斷橋疏雨過,古木春風余。片語款鄰曲,孤懷仍索居。悠然真意在,花竹傲窗虛。
春光生雨后,萬象喜新晴。霧以南風盛,云含朔雪明。江干愁作客,谷口憶歸耕。十畝無先業,終懷鴻鵠情。
瀕湖寂歷辨煙村,十室看來五室存。豈有寇攘曾飲馬,卻疑林木為亡猿。年華荏苒馀焦土,生計蕭條半閉門。聞道將軍今仗鉞,可能時雨慰中原。
高沙風快走蒼云,小艇供鱸摘紫莼。野泊終朝愛清景,不辜閒祿太平身。華胥臺上欲臨風,萬籟無聲霧郁空。南北二龍乘障起,威音爛色正爭雄。
少年工制獨稱奇,絕似靈蕓夜繡時。笑語樓前爭乞巧,傷心無復見穿絲。
貞則誰為氏,褒榮帝制新。閫儀垂翼子,婦道出群倫。鳳去孤鸞老,奩虛破鏡塵。端溪可比德,千古不緇磷。
故人笑我住人間,指點云林共掩關。隔竹閒門新白板,滿樓春色舊青山。眼前有句頻拈出,物外無心且放頑。乘興更探泉脈去,一溪流水碧潺潺。
旱憂民物熱憂身,獨臥虛堂老病人。態似兒童欣水石,情如野客懶衣巾。云中樹色披圖幻,山下泉聲入夢頻。短壑青松空在口,肩輿曾不到東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