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默通真說因戒而定云是小乘漸法然至則成大其致一也趙少師叔平覽之有疑見問以此答
即定非存出入間,照而常寂所居安。
將心起用知逾遠,有眼無光見亦難。
向上本來惟一路,初機聊為立三關。
莫于此地分延促,彈指時中海水干。
即定非存出入間,照而常寂所居安。
將心起用知逾遠,有眼無光見亦難。
向上本來惟一路,初機聊為立三關。
莫于此地分延促,彈指時中海水干。
達到禪定之境并非存在于出入之間,能洞察萬物卻又常處寂靜,所處之地安穩。若用心去運作,便知道離真諦愈發遙遠,就像有眼睛卻無光亮,即便看見也難有真知。向上修行本來只有一條路,對于初學者姑且設立三關。不要在此處區分時間長短,在彈指之間海水都能干涸。
即定:達到禪定的狀態。
存出入間:存在于出入的狀態中,這里可理解為有分別、有生滅的狀態。
照:洞察、觀照。
將心起用:用心去運作、使用心思。
初機:剛開始修行的人。
三關:佛教修行中設立的關卡,幫助修行者逐步提升。
延促:長短,這里指時間的長短。
彈指:形容時間短暫。
此詩可能創作于佛教修行氛圍濃厚的時期,詩人面對趙少師叔平對“寂默通真說”的疑問而作此詩進行解答。當時佛教修行方法多樣,對于漸法和頓法等存在不同理解,詩人借此詩表達自己對修行的見解。
這首詩主旨在于闡述佛教修行的理念,強調修行要超越分別心,直指真諦。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的語言傳達深刻哲理。在佛教文學中,此詩為修行者提供了一種修行思路和方法的指引。
逶迤洲渚薜蘿幽,苑靜偏宜秉獨游。
萬樹林梢看月上,三峰巖畔聽泉流。
濺衣珠灑晴疑雨,戛玉湍鳴夏似秋。
風激潺湲聲不斷,夜深戀賞未回舟。
書生新謁相公尊,再拜中堂故事存。
自詫榜居蘇軾列,豈期薦出少師門!
老才入彀驚知遇,慶值懸弧睹圣恩。
閉閣悄然無賀客,數株桃李照庭軒。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屙屎送尿,多少省力。
忠孝全家法,清修極道腴。雍容調庶政,談笑靖邊隅。許國心猶壯,安時貌不枯。脩齡才七十,誰為隔黃壚。
甲第依香火,棲心不離禪。頤神雖綠野,紀績自凌煙。榮觀丹丘外,真游弱水邊。佳城近劉阮,覺路有飛仙。
拈弄溪山詩伎巧,
吐吞風月酒神通。
且將詩酒瞞人眼,
出入紅塵過幾冬。
滿城游女競紛紛,
柳岸桃蹊晝復曛。
不道貧家有機杼,
夜窗燈火尚加勤。
帝車之尾瑤光星,降為神草蒙茸生。秋來結子大如豆,熟者深紅生者青。
背陽向陰椵樹林,三丫五葉何菁菁。玄泉天醴此孕毓,千歲化作嬰兒形。
有時月中恣跳舞,有時地下呱呱鳴。紫團白條種各別,人銜鬼蓋紛其名。
結隊斸取蛇虎穴,銅爐乃與糖霜烹。豈獨開心益神智,久服能使身軀輕。
遼陽真井最堪重,句驪上黨難爭衡。近來采者利速售,深山未許留句萌。
又或揠苗出移植,田園灌溉同春耕。云間先生武功后,含咀經史窮華英。
江湖游倦兩鬢雪,偃蹇歸臥扃柴荊。百城坐擁勤著述,兀兀毋乃搖其精。
況復晚境不如意,憂時涕淚紛縱橫。得非于此病根伏,漸致腰腳艱于行。
憐公衰老贈數莖,虬枝鏗作金石聲。奇功異勛不可說,咄咄肯伍松根苓。
先生服此益矍鑠,力將四海風騷撐。魯殿靈光屹然峙,長為圣代歌升平。
依依柳色黯錢塘,
曉月棲鴉葉底藏。
欲問五陵舊年少,
孤墳誰為筑鴛鴦?
喧豗六月浩無津,
行見沙州束兩濱。
如帶溪流何足道,
沈沈滄海會揚塵。
五月吾來此,
洞中涼似秋。
問僧拓石刻,
攜去記曾游。
鄉里共高淳樸,朝廷薦錫褒封。
康寧九十馀二,巋然雪嶺青松。
白發身全諸福,班衣歡繞十孫。
最是鳳毛五采,明時翙翙高騫。
夜靜月逾潔,翛然意欲仙。
鐙凝紅豆子,香散碧爐煙。
蛩語破孤響,鐘聲空萬緣。
微風一回過,落葉滿階前。
紅云開實滿林香,
海鳥孤飛練帶長。
粵客賦成西掖里,
荔丹時節最思鄉。
勝地春光早,開尊卜夜驩。更深銀燭短,風細玉簫寒。露氣凝疏幌,花陰罩畫欄。六街冶游子,香霧撲雕鞍。
令節逢元夕,春光此地偏。竹枝游女唱,桂酌主人傳。漸覺銀河墜,還驚珠斗懸。悠然歸路晚,萬井散燈煙。
冰輪尚缺。已耿耿流輝,盈階鋪雪。潭子空香,較蓮子清芬,兩般誰冽。荒唐稗史話,認做是、鵲橋佳節。惹無數、樓上穿針兒女,憑闌低說。
風前老顛欲裂。問青海幾處,玉臺銀闕。明日西風,怕點上許多,無情華發。碧簫吹來破,又躍入、龍堂變精鐵。喚他起、須伴狂奴,醉舞冷光潛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