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小羊皮襖白毛鑲,素絲合縫真精良。退朝公餐享佳肴,從容踱步好安祥。小羊皮襖有光彩,素絲合縫多齊整。從容踱步慢悠悠,公餐用罷下朝來。小羊皮襖縫得牢,素絲合縫質量高。從容踱步慢悠悠,退朝公餐樂陶陶。
紽(tuó):縫邊的地方。五紽,指縫制細密。
退食:退朝而食于家或公膳。自公:從公門出來。
委蛇(wēi yí):悠閑自得的樣子。
革:去毛的獸皮,此指羊皮。
緎(yù):縫。
縫:指縫制好的羊皮襖。
總(zǒng):束,此處亦指縫制細密。
《詩經》多是采自民間或官方的歌謠。此詩創作時間久遠,具體創作背景難以確切知曉。大致是在周代,可能是百姓對貴族官員形象的一種贊美性描繪,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官員品德和行為的一種期待。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官員節儉正直、從容優雅。其重章疊唱的形式是《詩經》典型特征,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早期詩歌的韻律美和表現力。
菊黃時節蟹堪持,誰到蕭齋共酒卮。映戶花開搴幔早,熏衣香慢下床遲。屏間笑倩人搔背,鏡側閑看婢掃眉。寂寞又添堪賀事,一編抄出劍南詩。
為邦雖陋勿雌黃,我曾侍立蘇公旁。見公顏色不憔悴,不似賈誼來江湘。它州雖粗勝吾州,無此兩公相繼游。
看君上馬負長戈,北去關山路幾何。世變文人輕武甚,時平國士向邊多。西河未可淹吳起,南海終須遣伏波。明主憐才此推轂,莫因霜鬢嘆蹉跎。
風驟花顛欲舞,日斜鳥倦知還。樂事三杯白酒,生涯一片青山。
瓶水久不換,黃花開亦殘。一風寒已足,遙夜坐長嘆。因汝常如此,來朝恐大難。但能書草草,聊以報憂端。
露雷迭用總銜恩,負國違親罪實繁。徒羨深林烏鳥意,堪憐三宿子規魂。權詞告出啼為笑,對食興悲淚和飧。梅信須傳歸指日,依言孑影在圜門。
清風千載又誰加,古廟荒壇落槿花。欲薦春薇無處采,西山元已屬周家。
采藥花源入,天風拂荔袍。步含溪日迥,歌逼島云高。海上吹芳鬢,山中貰玉醪。坐看山月起,長笑倚江舠。
松風蘿月老馀寒,將子乘舟一釣竿。漱石英州予獨臥,探梅庾嶺爾還看。談時何有推王猛,折屐多應笑謝安。吹徹瑯璈天上曲,向來笙板未須彈。
拂曉動危旌,嚴垂指北平。烽煙還未靖,驄馬故遄征。二鎮雄天邑,千山亙石城。直勞前箸借,已奪右賢精。
杖藜何處問蝦禪,回首胥村鎖暮煙。一曲漁歌秋浦外,腥風吹滿渡頭船。
金盤搗碎鳳仙花,奪得佳人指甲霞。飛上班枝枝上宿,輕煙微月罩銀紗。
汩汩多塵事,長懷鳩杖游。每因門可款,豈為醉相留。靜契竹林勝,幽非草樹秋。公今國耆艾,砥柱屹中流。
芳辰麗景,正瀛寰春滿。水繪園開蕙風暖。料天香散處,筆硯先安,應未減、當日同人歡宴。須眉渾似昔,人海歸來,莫問蓬萊幾清淺。玉笛譜南飛,為說今宵,月華外、壽人星現。看年年、海屋鎮籌添,但低首東風,祝公長健。
欣此幽居惜未深,時搴芳秀浣塵襟。棟梁自是君材器,鐵石空馀我寸心。聞說鋤耰手自持,力耕初不愿天知。卻防有客攜壺到,杞菊應添一兩畦。新陂剩水沃良苗,想見當時相杵謠。尚有荒馀須快犢,何須塌具更懸腰。